前在北京的怀柔科学城内,一件中国科学顶尖科学家钱学森、郭永怀数十年前的战略部署成果终于落地,被称为「国之重器」的JF-22超高速风洞刚通过验收。它是研发航太技术不可缺少的关键设备,一些专家比喻说,先进飞机与航天飞行器都是在先进的高速风洞里「吹」出来的。
据《科普中国》报导, JF-22超高速风洞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验收,它是因为各类飞行器在研发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类比飞行实验,但又不可能真的让飞行器频繁上天试飞,因此这种模拟超高速状态的风洞便应运而生。它利用风洞产生的高速气流模拟飞行环境,避免反復进行工程试验,这样可省时省力。
报导说,风洞是现代化航空领域研究和飞行器设计的重要设施,其建造能力代表着航空航太技术的发展水准。常有人比喻,先进飞机与航太飞行器都是在高科技的风洞里「吹」出来的。
而这座号称「世界最先进」的JF-22超高速风洞,也叫「爆轰驱动超高速高焓激波风洞」。它全长167米,各项性能指标国际领先,为空天往返系统以及超高音速飞行器研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报导说,作为研制新一代飞行器的摇篮,JF-22超高速风洞可以复制40到90公里高空、速度最高达每秒10公里,相当于约30倍音速的飞行条件。
据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怀柔激波风洞项目负责人姜宗林指出,JF-22吹出来的流场大概有2.5米直径,较一般国外最大的是1.5米直径大了许多,可以放置更大的飞行器;JF-22可以在10马赫的速度维持40毫秒,比国内外同类先进水准有成倍的提高,实验精度也更高。
大陆《央视》报导说,此次完成验收、正式运行的JF-22超高速风洞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超高速风洞。它的研发目标是针对天地往返飞行技术领域的重大需求和高温气体动力学学科的前沿探索,解决超高速飞行技术的试验研究问题。
在此之前的先进风洞技术龙头是2012年研制成功的JF-12復现风洞,总长265米,是当时国际最大、整体性能最先进的激波风洞。JF-12復现风洞和JF-22超高速风洞分别是对应领域规模最大、效能最先进的激波风洞,让中国成为高超声速领域唯一具备覆盖全部「飞行走廊」实验能力的国家。
《央视》军事频道去年曾报导说,上世纪50、60年代,针对国防需求和国际技术竞争的形势,钱学森和郭永怀等科学家提出了高超声速激波风洞的战略发展规划,风洞的建设经歷了多年的艰辛努力和科研攻关,另辟蹊径实现爆轰驱动理论创新。
激波风洞专案负责人姜宗林说,JF-22风洞准备从马赫数9一直做到马赫数16,这样一个发动机做完之后,对下一步的航空航太技术是一个非常大的推动。未来科研团队还将利用激波风洞实验平台,展开滑翔式飞行器、天地往返飞行器、多级入轨飞行器等研究,支撑和服务高超声速科技领域重大需求和关键技术攻关。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