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话题,在大陆境内讨论的热度明显高于海外市场,国际间亦视之为中国大陆拿下「明日美元」地位的雄心,标准普尔全球评级指出,人民币国际化若要加速进程,有四个「检查」关卡需要逐一克服,包括门槛极高的资本帐、经常帐的公开。
依照今年来美元指数逐波向下,7月中旬一度跌破100大关,非美货币由欧元、英镑趁势领先反弹,连弱势连三年的日圆也见到反弹,同为全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排名全球五大活跃货币的人民币,仅见到0.05%的微幅升贬,反而人民币兑新台币的匯率变动较明显,近周来人民币走升0.8%、至4.366。
从央行统计的亚洲主要货币中期变动,自2020年至今、或2021年至今,人民币和新台币兑美元匯率,几乎贬幅一致,2020年至今的贬幅分别为8.86%、8.75%,2021年至今的贬幅分别为11.1%,11.36%。 相对上,日圆兑美元匯率则大贬27.06%、18.58%。反映出央行在管理新台币匯率中,对人民币匯率的定锚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早在十多年前就列为大陆人民银行的政策目标,中国人民大学以学术界立场提出进度报告,最新报告的研究时点截止至2022年底,人民大学版本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 6.40,较上一年度增长18.08%,继续保持长期向上态势。该项综合量化指标,以数据呈现人民币在贸易、金融交易、外匯储备等各方面的国际使用程度。
SWIFT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则为国际间较常採用的资料,刚公布的2023年7月报告显示,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使用占比再度提升,排行五大国际货币的老五地位已愈加稳固。统计显示,及至6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的占比2.77%,较5月增加12%。时间拉长来看,今年1至6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的占比月月走升,自1.91%、2.26%,2.29%,2.54%至2.77%,成长幅度亦有放大的趋势。
然而,时间拉长到2021年、2020年来观察,可以发现并没有像今年来的明显成长趋势,反而是占比使用率持续上下波动,曾经最高来到3.2%,最低仅1.8%,无法看出稳定的走势。标准普尔全球评级指出,随着中国的崛起,人民币在全球市场的使用正在增加,全球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中国官方积极于安排各式各样伙伴国家以扩大国际用途。惟需注意的是,人民币使用于全球市场,有「中国的观点」和「其他经济体的观点」,两个角度看问题绝然不同,像其他经济体为什么愿意在国际经贸交流中更加使用人民币?这并不是个简答题!
标准普尔全球评级亚太区经济学家Vishrut Rana表示,中国大陆金融市场对全球投资者仍然具有吸引力,以人民币结算可以降低跨境交易成本,能创造外币需求多样化,但是人民币被全球市场使用占比或重要性要提升,应通过四个重要关卡的测试:1、外匯市场上,人民币使用要更大量;2、有更多第三方、更大量地使用人民币;3、更大的资本帐灵活度;4、持续的经常帐户赤字。
标普认为,中国官方似乎不急于取消资本帐户限制,匯率的灵活性无法呈现,人民币的国际化的进程仅能是渐进,涓滴要能成河恐怕有待长长的时日。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