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军团位于基隆的祥丰营区昨天发生120公厘迫炮弹爆炸,专家指出,迫炮由上而下依序为弹头、弹体、底火、推进火药,若是弹体爆炸恐造成更严重伤亡,因此推测是底火因静电、摩擦、撞击等因素不慎引燃。

陆军六军团位于基隆的祥丰营区昨天发生120迫炮爆炸事件,造成9名官兵受伤送医,其中2名士官伤重,经医院专业医疗团队救治,伤势均趋稳定;国防部指出,专案小组将详查事发肇因,完整厘清后尽速对外公布。

国防部长邱国正今天赴三军总医院探视伤者,他表示,事故原因还在调查,因为这种状况过去未发生过,也并非人为故意破坏,现场没有看到弹体,但却有破炮尾翼,也就代表弹体有「衝出去」,若是整个弹体在场爆炸,可能官兵的伤势会更严重。

国军所使用的63式120公厘迫击炮,概略由「弹头」、「弹体」、「底火」及「推进药包」组成。为台湾于1975年透过以色列索坦K5式120公厘迫击炮为基础进行改良研制,为目前国军营级单位的建置武器,且海巡署等单位也有使用;含炮身、炮架、座钣的总重量约为121公斤、枪管长度约170公分、口径为120公厘。

可搭配TC-63高爆弹、TC-86高爆榴弹、TC-68黄磷弹、TC-69照明弹,射速每分钟约5至10发,最小射程400公尺,若加推进药包可达约6100公尺,採手动炮口装弹;许多单位将其均配备在CM22型破炮车、V-150装甲车,也可于悍马车上使用。

尖端杂志主任编辑李思平接受中央社访问指出,120迫炮为一个联兵营的建置曲射武器,主要作用为攻击视距外目标,同时部队在推进时能先以迫炮弱化对方阵地,或配合烟幕弹戒护侧翼单位推进。此次发生爆炸事件,推测应是底火爆炸,而爆炸的原因有可能是静电引爆,也因此例如战车炮在进战车过程,均会放置抗静电布料,避免发生意外。

曾受过排除未爆弹及危险爆炸物训练,目前于法国外籍军团担任士官、化名「天武」在个人脸书上指出,弹头可以率先排除,因引信内仅有非常少量的火药,若由弹头触发可能连带让弹体爆炸,应会造成更严重的伤亡。

因此,他目前判断应是底部推进火药(底火)及药包爆炸,肇因可能是撞击、静电、电子仪器磁场、高温、挤压、火焰,而有些迫炮弹的底火跟药包都是一体并装在包覆盒,根据警消释出的照片可能是在取出时不小心在盒内爆炸,因此造成的伤亡才没这么严重。

国防部智库、国防安全研究院学者苏紫云告诉中央社记者,迫炮的发射原理,是将迫炮弹以人工方式放进炮管中,在垂直向下的过程中,炮弹底火撞击炮管撞针,此时炮弹尾部排出气体推进,弹尾的的导火孔也泄出火焰进而带动环状推进药,协力增进炮弹射程。

苏紫云推测此次肇因,若「弹体」爆炸恐造成15至20公尺半径的杀伤,因此可先排除;而推进药包为耐摔、耐磨设计,同样也可排除,最后可能的肇因,应该就是底火老旧在此次搬运时不慎引燃。

苏紫云建议,应给予弹药检整人员更完善的防护装具,包括手部、脚部、躯干及防弹透明面罩;未来可採取半自动机械化设备,让官兵可在安全区域透过监视画面判断并进行后续处理;另外,在弹药库房更应参考现代仓储,设置自动化环境控制系统,避免出现不适合炮弹储放的温湿度环境。

#推进 #底火 #弹体 #炮弹 #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