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县定古蹟「阳翟永昌堂」是地区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印记,承载着许多世代的回忆与情感,昔日却因日据和国军占用而遭毁损倾颓。立委陈玉珍接获当地乡亲耆老请托,成功向文化部争取补助4045万6000元经费加以修护保存。阳翟陈氏信前房宗亲会今(15)日特地制作感谢牌,感谢陈玉珍协助向军方购回明代祖墓地权和争取文化部通过「永昌堂暨浯阳小学校」修復案补助经费。
据了解,阳翟「永昌堂暨浯阳小学校」,是一座兼具中西建筑之美,揉和古典与现代风格的二楼二进祠堂和洋楼,是金门地区仅有的「中西合璧」特色之祠堂。「永昌堂」始建于明宣徳年间(西元1435年),是阳翟陈氏信前房之小宗祠,嗣后数百年间后几经重修扶倾,至1935年由华侨陈厚仲独资重建,一改传统型式成为金门地区独具特色之祠堂。后被日军占用,1949年再被国军部队占驻,作为师部指挥所;八二三炮时战改为医疗站,后由政战队进驻。1961年间每次前方戏台有劳军歌舞表演,挤不进现场之军人就爬上前落屋顶观看,因此前落屋瓦破损严重。1981年间增设医疗站为军民做简单医疗服务,国军部队使用直至1994年,悄悄搬撤,徒留即将脱落的福杉梁和看板。
阳翟陈氏信前房宗亲会理事长陈笃龙表示,一座深具特色精致建筑正受风雨岁月摧残,即将消失在我们这一代,多年来多方奔走争取,更有地区文史工作者的极力协助,及文化部亦数次现场勘查,终于2015年2月审定为县定古蹟。后续在立委陈玉珍热心争取下获得文化部的重视,加上县政府的推动、信前房宗亲的捐款配合,文化部于去年7月中旬通过补助经费4045余万元着手进行修復再利用计画,使得这一面临颓危的特色古蹟有风华再现的机会,更可配合阳翟老街、会山古寺、陈祯恩荣坊、陈健古墓、陈守素古墓等明代遗迹,构成地区观光点以振兴地方经济。
陈笃龙也提及,陈玉珍不仅在文化古蹟修復经费上的争取,两年前也为阳翟斡旋向军方购回明代祖墓地权。这等等高难度的挑战,她都不辞辛劳,与政府相关单位沟通协商,并积极争取经费和资源,为乡亲地方争取最佳利益,因此特地率地方耆老,一起来向她致上感谢牌,藉以表达阳翟父老的感谢之意。
陈玉珍表示,文化古蹟是金门非常重要的歷史资产,也是吸引观光旅客访金的看点之一。过去以来,包括琼林聚落传统建筑之修復工程、县定古蹟大古岗董允耀洋楼修復工程以及金沙镇宫庙宗祠文物普查建檔等经费,她都不遗余力地向中央争取经费来补助,未来她也会持续争取文化建设,让金门文化保存工作能做的更好。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