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6月初展开大反攻以来进展缓慢。战场前线胶着,加上俄乌与欧美等各方缺乏可行或明确的政治目标做为指导,战争已有变成延续数年漫长消耗战之虞。
「华盛顿邮报」指出,乌克兰无法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引发外界对衝突可能变成僵局且国际挺乌减弱的担忧。一份新的美国机密情资报告预测,乌军无法今年打到乌克兰东南部要城梅利托波尔(Melitopol),从而达到切断俄国连结克里米亚陆廊的战略目标。
而在华府,要求削减对乌援助的呼声很可能随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时程而升高。
「华尔街日报」指出,乌克兰「收復全部失土」的核心目标固然明确,却因西方对此支持态度有限变得可望而不可及;美国与欧洲盟国想阻止俄国取胜,但又不愿冒战事升温成核战或乌克兰一路「直捣黄龙」恐衍生的风险,使得西方纵有意让战争结束,拿出的方案都不被俄、乌买单。
俄国去年2月底入侵乌克兰以来,美国对乌军援採渐进式,带来的结果就是基辅没法赢、俄国没有败,进而都不愿和谈。
华府智库「欧洲政策分析中心」(CEPA)所长波利亚可娃(Alina Polyakova)说:「设下战事不升级、避免失控等指导原则,美国等于自己一手造成衝突冗长。最终陷入不进不退的尷尬处境,连帮乌克兰取得优势逼对手坐下谈判的次要目标都未必能做到」。
上周一名北约高官公开提出乌克兰放弃收復俄占区换取进入北约获得保护,后虽因基辅反弹而以道歉及重申和平形式只能由乌克兰自行决定草草落幕,却也暴露西方止战目标模糊的窘况。
19世纪西方兵学大师克劳塞维兹(Carl von Clausewitz)名言「战争只是政治以其他手段的延续」,强调军力只是达成政治目标的工具。当代如前苏联与美国在阿富汗失利、美国陷越战泥淖等,都是政治目标不明确导致满盘皆输的例子。
波利亚可娃指出,乌克兰的目标是收復全部失土、俄国的目标是确保传统势力范围,「现问题在于:西方的战略目标是什么」。(译者:陈亦伟)1120821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