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市山岳协会发现,台湾近5成的山难都是迷途所致,和国外以坠落为大宗截然不同,7年前尝试在中央山脉其中200公里建路标,果真让迷路山难绝迹,但却感嘆遭遇环保人士阻力,面对后疫情时代登山热也导致山难大增,大声疾呼将登山路标入法,希望实现无山难理想。
台湾体育运动大学休閒运动系主任王伯宇指出,疫后台湾兴起登山热潮,但山难救援案却从过去221件大增至2020年的455件、增加106%,等待救援数也从306人激增至656人、增加114%,准备不周、网路揪团、过度自信、小看高山等,是山难发生的主因,他说走向山林是好事,但乱象频传急需培养正确观念、教育、能力和准备工作,他也提到,统一设置固定环保耐久型路标能有效减少山难。
桃园市山岳协会路标计画执行长张国雄说,消防署近8年共有2318起山域救援,以迷路和迟归为大宗、占42%,其中桃园更高达63%,但纽西兰等欧美国家看不到迷路的山难意外,逾5成是坠崖身亡。
张国雄说,协会2016年起开始推广被动式安全亲山,由志工团在中央山脉南一段和南山段共200公里山径施作路标,结果迷路山难几乎降为零,大大提振志工们士气,但他也不讳言遇到环保人士等的阻力。
张国雄说,美纽要求山区辖管单位要设置路标,材质、钉子长度等都有明文规定,台湾没有要求反而禁止施作,《森林法》甚至只字不提路标问题,力促将山林路标入法,建立有系统路标,他也广邀加入山域志工行列,并呼吁山难迷途的罹难者家属站出来声援,达到零山难的终极目标。
桃园市观光旅游局长周柏吟说,疫情期间国人开始发觉台湾观光潜力,因景点重复性太高开始往山林去找,才知道往往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是因为抵达困难重重,导致从未被发现,站在市府角度希望开发观光资源和安全至上兼具,避免准备不足、空间迷向状况发生,市府除了努力完成路标,也希望将路标跟离线地图、导览地图整合,制作安全登山地图,让国人熟悉山林,达到爱山、护山、零山难的目标。
体育局长许彦辉也说,桃园致力发展各项运动,山域也有定点路跑等极限运动挑战,但无山难安全登山是所有活动的宗旨,也是市府举办体育活动的圭臬。消防局长龚永信则说,台湾的山真的很美,但疫情后山难至少多了5成,尤其网红或网路揪团是最头痛问题,除了消防同仁持续山域训练,也希望藉由论坛,让登山者习得登山知识,更重视安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