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退市」成为大陆市场热议话题,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A股退市企业数量已接近去年全年。

除去主动退市,以及被合併吸收导致退市的企业外,截至4日,观察者网根据东方财富数据初步统计,今年退市企业已达44家。而去年全年也才46家。并且,2020年和2021年退市企业均为19家。

至于退市原因,今年44家退市企业中,有20家退市的原因为「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人民币,下同)」。从数据来看,这20家交易类强制退市企业,在退市时股价最高的是海航投资,股价为0.85元/股。最低的是粤泰股份,其股价为0.37元/股。

此外,今年因「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而退市的企业有11家,因「被*ST(存在退市风险的公司股票)后首个会计年度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而退市的企业有2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成为「仙股」面临退市风险外,交易类强制退市还有其他触发项。比如,股东数量连续20个交易日(不含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之日起20个交易日)每日均低于2000人;连续20个交易日在本所的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3亿元等均有退市风险。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吕随启表示,这些企业的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可能与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资产负债表恶化有关。

吕随启指出,实行注册制后,市场压力和外部监督力度同时加大,保荐机构、其他中介机构、发行人、投资者相互制约强化,而谋求上市的公司良莠不齐,市场优胜劣汰成为必然。这种情况是正常反应,以后可能成为常态。

#退市 #企业 #A股 #大陆市场 #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