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县泰雅族耆老、亦是文化部新竹县泰雅族无形文化资产Lmuhuw的保存者黑带巴彦(Hitay Payan),8日于家中辞世,享寿74岁。文化部将在17日举行的告别式颁赠旌扬状,县长杨文科也敬悼这位坚毅的泰雅文化言者,将颁赠褒扬状,感谢其在泰雅族文化研究领域留下珍贵的资料与精神传承。

黑带巴彦于1949年出生,为上坪溪流域泰雅族Mspaziq社群Pskwalan/R’uyan白兰部落人,15岁时全家随父亲迁至高雄县那玛夏乡开垦,透过祖父及父亲的传授,学习泰雅部落的各种传统与生活技能,从农地开垦耕种、设陷阱打猎捕鱼,到建筑织布、工具器物制作等,透过自给自足的泰雅传统技能学习进而改变了自身思维。

1981年间,黑带巴彦返回五峰乡工作,期间担任过卡车司机、伐木工、捆工、挖媒矿工、计程车司机、水泥搅拌车驾驶。在驾驶水泥车排班期间,黑带巴彦以画笔与铅笔绘下祖父、父亲与族里长老教导过的传统生活型态,除手绘图画,黑带老师以文字纪录泰雅文化的传统与规范,投稿《山海文化》杂志,自此开启保存泰雅文化的田野调查与探索纪录歷程。

1997年黑带巴彦老师成立「故乡研究工作室」,同年于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担任短期原住民访问学人。从未受过专业学术训练的黑带巴彦,以自学的方式投入泰雅歷史研究与纪录。1999年于《新竹文献》期刊创刊号发表文章、2002年亦由新竹县政府文化局发表其第1部作品《泰雅人的生活型态探源》。

2003年黑带巴彦转而从事泰雅族语教学,陆续在新竹县花园国小、竹林分校、五峰国中、竹东上馆国小、横山国小担任族语教师。在语言文化研究里,和阿栋优帕司(Atung Yupas)、芭翁都宓、郑光博纪录迁徙歷史相关的Lmuhuw 口述传统以及史诗吟唱研究推动,于2012年经新竹县政府文化局登录公告,与Utaw Syat锺兴定、Payan Lesing李新光、Yumin Watan温俊泉、Atung Yupas阿栋优帕司等耆老,共同列为无形文化资产「泰雅族Lmuhuw吟唱」技艺保存者。

文化局表示,黑带巴彦不遗余力的推动泰雅文化保存,有感于完整泰雅语言系统建立对泰雅族后代子孙的重要性,除担任政大原民中心族语维基百科计画泰雅语召集人,更以泰雅族的「Gaga(规范、习俗、禁忌)」一词为量尺,以5年的时间梳理其数十年的田野调查、文献研究及超过手绘600多幅图画,建立完整的泰雅族文化知识体系巨作,由文化局重新编辑出版《泰雅文化新编》。

如黑带巴彦于书中自序中所述,「我希望将这些经验带给所有泰雅族的后代子孙,有助于他们认识、探讨自己祖先的生活智慧。」《泰雅文化新编》成为黑带巴彦一生投注泰雅文化研究的志业成就,更是其遗留给泰雅族及世人的精神不灭象徵。

#泰雅族文化 #族语 #耆老 #语系 #黑带巴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