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元区经济在最近几年落后于美国和其它先进国家经济体?过去以来一连串大规模刺激计画,包括2009年的成长和就业计画、2014年执委会提出的「欧盟基础设施投资计画」,以及新绿色协定计画、欧洲下世代计画等。目前看来,这些所谓的「中央计画」只能带来较差的成长,债务高筑,以及高通膨。

外界预计欧盟在2023年GDP成长率为0.6%,而通膨率超过5%,重要的是,核心通膨率仍比稳定物价目标的2%高出3倍。

欧洲央行(ECB)的数据显示,欧元区货币总量开始放缓(缩表),但通膨仍高。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对通膨的立场很明确,但欧洲央行的目标必须得到实现。问题在于,欧元区只是试图透过升息来缓和通膨,而各国政府则继续花费数十亿欧元在所谓的「次世代基金」和赤字上,这意指着,未来将产生更多的通膨或税收。

欧元区的信贷正随着货币总量而一起下滑。货币正常化的负担全都落在生产部门、家庭和企业身上,而许多政府还在继续增加赤字预算支出。

欧元区的经济成长非常糟,欧元区选择做的不是激励经济自由模式,而是补贴干预的经济模式。

预计2023年经济将小幅成长,但高通膨、利率上升、出口下降仍拖累着经济,次世代基金也并没有产生边际效果或加乘的作用。

另外当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相当于GDP的52%时,提高利率是不够的。另外无法忽略的一点是,欧元区的通膨预期正在上升。

儘管制定了数兆美元的赤字和成长计画,但欧元区正面临着成长乏力和高通膨的不利环境,这主要是能源成本上涨和利率上升产生的滞后效应所导致。根据欧洲央行估计,在利率上升之后的12至18个月当中,利率上涨对经济没有产生出充分的影响。

此外欧盟也面临技术发展问题,在投资方面表现落后,特别在专利和技术方面。欧盟无法挑战全球科技巨头地位,一个主要因素是欧盟的税收水准太高,阻碍打造出世界级的科技巨头。

如果说欧盟能从美国或其它国家吸取教训,那就是大规模的中央计画无法带来成长,政府也无法引领经济进行创新。欧元区是可以从供给面和「由下而上」的取向,来获益经济发展。然而过于中央计画性经济取向,可能推向其它的路径。

然而欧洲原本就是社会主义取向,长期政策为社会福利取向,为政策官员们的政治共识,因此推行改革仍需较多时间。

#欧元区 #计画 #欧盟 #经济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