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大地震迄今24周年,台北市近来也发生大小公安灾害,包含路树倒塌、路面塌陷及民房下陷等。台北市议员今日举办「921韧性台北 减灾防灾」座谈会,与会的台湾防灾产业协会理事长彭启明直言,市府目前的灾害应变仅70分,只能应付基本的小灾害,面对复合性大灾难却「有问题」,甚至会千疮百孔。
民进党议员赵怡翔指出,整体避难所准备、防灾公园、避难所标示和防灾学习等,北市府有在努力,但是否足够还要检讨。民进党议员林延凤则说,老旧房屋、公共管线老化也是灾害一环,公部门必须建立平常维护的机制,预防灾害发生,不因市府怠惰而造成灾损。
民进党议员顏若芳则呼吁,市府应该做总体检,台湾地震频繁,若地下管线无法承受衍生地基流失,导致路面和房屋下陷,就可能危害用路人安全,北市府必须予以正视。且学校校舍为民眾的避难空间,但许多校舍老旧,地震后恐怕出现无法使用或余震坍塌的情形。
社民党议员苗博雅点出,信义区路面塌陷和基泰大直民宅塌陷,相关局处前往现场救灾疏散,但调度仍有精进的空间。且政府力量有限,民力整合才可以无穷,不管天灾或人祸,民眾具备相关知识一定会帮助救灾和灾害防范,但目前不论学校教育或公共教育的相关观念都不清楚。
消防局回覆,目前也在努力和民眾沟通,灌输防灾相关知识。并和相关专家做防灾讨论,目前正找地点设置「福祉避难所」,避免身心障碍者在灾难时难以前往防灾公园。
消防局整备应变科长洪文彬补充,平时由灾害防救办公室统筹规划及督导考核各局处单位的防灾工作,并负责应变中心常时24小时的轮值运作。发生灾害时,则转变为灾害应变中心运作,以即时处置灾情案件管理。
彭启明说,北市府的防灾作为仅70分,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防灾项目多,全部做完才能「万安」。
他表示,北市府目前仍有6点需要改善,包含目前防灾都是针对基本的小灾,面对复合性大灾难却「有问题」,甚至会千疮百孔;日本六本木新城的防灾中心可以容纳5000人,存粮3天还有大小便空间,北市没有类似的示范场域,也没有考虑宠物和外国人防灾;民眾演练也不落实,收到921模拟警报,市民在外能够不怕丢脸、马上趴下才是成功。
他说明,资讯局也要扮演重要的角色,灾害发生时全民应该依APP掌握资讯,很好的资讯传播很重要;12行政区皆设1座防灾公园,提供睡袋每区180个、帐蓬每区30个,量能显然不足;公司协力不够,市府应和企业建立伙伴关系。
北市府发言人殷玮回应,感谢专家学者的建议,北市府一定参考研议,并透过跨局处努力,不断精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