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保护世界海洋多样性的公海条约(High Seas Treaty)今天获得67个国家签署,往扭转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对脆弱海洋生态造成的破坏再迈进一步。
这项保护公海生物多样性的全球协议经多年讨论,终在今年3月达成共识,在6月由联合国正式通过;各界认为要实现在2030年前保护全球30%的海洋和陆地,即「30x30」目标,「公海条约」至关重要。
今天联合国大会上,已有近70个国家签署此一条约,但仍需各国国内批准才能生效实施。
这项协议允许建立禁止捕鱼的海洋保护区,并确保公海上的人类活动须受环境影响评估。
路透社报导,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估计启动这项条约需要5亿美元(约新台币162亿元)的资金,此外每年可能还需要1亿美元的特别执行经费及建造量能基金。
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气温上升,海洋环境面临的威胁不断加剧;而海底採矿、使用地球工程技术来提高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等,也可能带来新的威胁。
环保组织表示,条约最迟必须在2025年之前全面生效实施,以确保达成「30×30」的保护目标。(译者:纪锦玲/核稿:张晓雯)1120921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