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署新竹分署在苗栗县后龙镇保安林地復育传统埤塘,喜见大田鱉在人工栖枝下产卵。(林保署新竹分署提供/谢明俊苗栗传真)
林保署新竹分署在苗栗县后龙镇保安林地復育传统埤塘,喜见大田鱉在人工栖枝下产卵。(林保署新竹分署提供/谢明俊苗栗传真)
林保署新竹分署在苗栗县后龙镇保安林地復育传统埤塘,喜见大田鱉在人工栖枝下产卵。(林保署新竹分署提供/谢明俊苗栗传真)
林保署新竹分署在苗栗县后龙镇保安林地復育传统埤塘,喜见大田鱉在人工栖枝下产卵。(林保署新竹分署提供/谢明俊苗栗传真)

农业部林保署新竹分署选定苗栗县后龙镇过港段保安林地,做为传统埤塘復育基地,利用公私合力以传统手作恢復旧时埤塘生态,并以竹秆制作供大田鱉产卵的栖枝,打造大田鱉适切的居所及产房,日前传出喜讯,发现大田鱉已在栖枝上产下卵块,并已孵化,显示当地生态回復状态相当良好。

林保署新竹分署月前开始在苗栗县后龙镇过港段保安林地,结合公私民间团队伙伴,復育传统埤塘栖地,以传统手作来整理埤塘周边截水沟与水路,以及埤底土壤晶化,透过塘底及边坡保固等方法,让埤塘具有保水能力,并以竹秆制作供大田鱉产卵的栖枝,打造大田鱉适切的居所及产房,能让大田鱉回到自然的环境栖地。

经过3周的监测观察,9月14日传出好消息,新竹分署人员在其中1个栖枝上发现大田鱉的卵块,卵的数量多达上百颗,当日同时看到大公田鱉从水中爬上栖枝,将身体上的水敷在卵块上以保湿保护卵块,2天后,小田鱉已顺利孵化并滑落入水中,完成世代交替。

新竹分署指出,大田鱉是台湾体型最大的昆虫,在农田及湿地昆虫中属于食物链顶端物种,牠的存在象徵一个稳定健全的生态系,由于其对环境敏感,只能在无毒、乾净的水域生存,一旦使用农药、化肥,几乎就找不到大田鱉的踪迹。

新竹分署强调,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及过去居民开垦利用的人文背景,交杂出在地特有的埤塘里山地景,然而因为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埤塘的利用逐渐式微、外来种入侵、农药污染甚至珍稀物种的盗猎,使浅山埤塘的自然资源逐一劣化消失。

此次眾人协力完成643地号埤塘的栖地营造,达成改善埤塘陆化和外来种入侵等课题,并提升自然环境栖地品质,让具有环境指标性的大田鱉回来了,是好的开始,也建立大家的信心,亦期累积此次埤塘栖地营造经验扩大至好望角地区的每口埤塘。

#苗栗县 #后龙镇 #保安林地 #传统埤塘 #復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