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响应净零碳排,海员会主委管碧玲2日表示,海委会从4年前开始系统性盘点海洋生态系分布与估算碳匯能力,算出全台现存蓝碳量逾34万公吨,并与各部会及地方政府建立合作网络,蓝碳復甦网络将指日可待。
管碧玲也说明,森林具有碳匯能力早为人熟知,但科学家发现红树林、海草这类海洋植物捕捉大气中的碳并将其储存在土壤的能力更胜森林,故称其为蓝碳,也成为当前寻觅碳权的新目标。
海保署署长黄向文表示,欲復育蓝碳,要先知道哪里有蓝碳,海保署自2019年委托中兴大学起陆续盘点记录,掌握蓝碳生态系分布于全台15个县市,包括33处红树林约680公顷,18处海草床约5456公顷,以及7处潮汐盐沼约188公顷;估算其碳储存量为红树林约18.2万公吨、海草床14.4万公吨,及盐沼1.6万公吨,总计碳储量约34.2万公吨。面积从最大的东沙环礁海草床五千余公顷,到台南市北门一带的红树林九十余公顷,潮汐盐沼面积少,主要分布在金门。
海保署自去年陆续与国家公园署、林业及自然保育署、渔业署及地方政府讨论红树林与海草床的復育想法,在今年初环境部修订气候变迁因应法的过程中,海委会也已被纳入自然碳匯的协办机关。
海保署今年度开始与农业部水试所澎湖中心合作于选定的重光海草示范区试验栽植,追踪生长情况,也与中兴大学合作寻找红树林復育潜力点,发现新竹市、嘉义县、澎湖县、屏东县大鹏湾、小琉球、台中市等都有可尝试復育的区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