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海洋文化基金会致力海洋保育长达20多年,迄今累计上万笔东部海域鲸豚种类、出没时空等资讯,为全台第一,今年基金会将该资料库开放到全球生物多样性资讯机构(简称 GBIF),让各领域的人使用,激起各研究面向的火花。
黑潮基金会表示,此次开放的是全台湾目前最大的鲸豚目击资料库,其中飞旋海豚的资料笔数更在GBIF上位居世界之冠;这些资料已运用在许多研究上,包括花莲海域鲸豚的时空分布研究、海洋保育署的「海洋公民科学数据松」比赛,及花莲常见鲸豚分布热区、鲸豚生物多样性盘点等,另有数篇以全球为尺度的生态研究均引用黑潮的鲸豚资料。
黑潮鲸豚保育研究经理余欣怡指出,这批资料为解说员们在1年4季的赏鲸航程中,记录的鲸豚种类、出没时空等资讯,不仅资料量大、涵盖时间长,也包含数种罕见种类的纪录,如角岛鲸与大翅鲸,民眾只要在家打开电脑,就能在线上查找东部海域的鲸豚。
黑潮鲸豚保育研究员胡洁曦则说,海洋研究费用昂贵,出海1天包含船租、人事、行政成本等,1天海上调查时常要花费好几万元,经费不足一直是海洋研究面临的困境,但黑潮基金会不藏私,为让更多跨领域的使用者自由取用鲸豚目击资料,资料开放不仅能避免资料重复搜集、拓展研究广度、整合国际间研究,也能加速科学研究的进展,达成环境保育的终极目标。
另外,黑潮基金会为让使用者清楚资料细节,在台湾生物多样性资讯机构协助下,于生物多样性资料期刊(Biodiversity Data Journal)上发表资料论文,并翻译中文版的说明,将资料的搜集方式、背景、栏位定义与使用限制等进行完整汇整。
黑潮基金会说,国内有愈来愈多单位、研究学者在台湾生物多样性资讯机构推动下参与资料开放,目前台湾在GBIF资料平台上开放的资料量排名亚洲第2,纪录超过1700万笔,期待这些资料能让国际上不同领域的人使用,并从不同研究面向激盪不一样的火花。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