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助理马博10日在大陆《环球时报》撰文指出,近日,菲律宾方面再次派遣船只强闯仁爱礁海域,菲海警声称中国大陆海警船拦截了一艘菲律宾巡逻船,双方距离一度仅有3英尺。一段时间以来,菲当局在仁爱礁、黄岩岛海域接连利用海上力量不断挑衅,这一行为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本月2日至13日,美菲等国还在菲律宾吕宋岛附近举行「齐心协力」联合军演,距离黄岩岛只有约340公里。

马博表示,随着国际与地区局势的持续动盪,菲方近期的举动不免让人怀疑,其是否会依仗美国的支持,冒险以小博大、火中取栗地向在仁爱礁坐滩的军舰强行运送建材和人员,甚至鼓噪收復黄岩岛,从而引发中菲两国爆发武装衝突。马博认为,儘管不排除菲当局在误判形势下採取极端措施进一步恶化南海局势,但综合来看,这种极端事件的发生机率仍然偏低。

马博称,首先,菲律宾歷届政府在处理对中关系上存在周期性摇摆,这种摇摆甚至会在某一任总统任期内出现。小马可仕总统前任杜特蒂总统,被普遍认为在6年任期内对改善中菲关系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其执政后两年,对其之前的「疏美亲中」政策进行一些调整。例如在其执政初期,杜特蒂与美国的关系变得疏远,减少了在南海问题上的挑衅,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而执政后两年,随着南海局势升温,菲美军事合作逐渐恢復,杜特蒂政府还在菲美同盟中争取到更多自主权。

自2022年小马可仕上台以来,这种在中美之间摇摆的外交政策趋势仍然明显。他不仅成为了10年来首位造访白宫的菲律宾总统,还向美军新开放了4个军事基地的使用权限,并在南海问题上频频与中方发生摩擦。但另一方面,无论是2023年初将中国大陆作为就任菲律宾总统后出访的第一个东协之外国家,还是做出不允许美国利用菲军事基地对他国展开进攻的公开保证,都显示出了菲方不希望以牺牲中菲关系为代价,且不愿卷入中美之间竞争。因此,仅就当前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採取的「强硬政策」就判断其未来会与中方交恶仍为时过早。

其次,菲国内部分势力认为,美国会在菲中发生军事衝突后实质性地支持菲律宾,这属于严重的战略误判,菲当局迟早会意识到这种思潮的危险性。菲国内一些人之所以认为美国会在菲中发生军事对抗后军事驰援菲律宾,主要是受到了两个误导性信号的影响。一是,今年3月美菲重启《加强防务合作协定》(EDCA)。菲方同意美军进驻4个新的军事基地,允许美军在上述基地轮换驻扎、使用跑道和燃料库等基础设施,新基地所在位置具有明显的战略性意图,其中两个新基地临近南海的热点区域——黄岩岛和南沙群岛;最北部的军事基地位于卡加延省,距离台湾仅约400公里。马尼拉一些人认定美方会「投桃报李」,在未来可能发生菲中军事衝突时鼎力支持菲方。二是,美国方面有意邀请菲律宾加入其印太小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打造包括美日澳菲在内的「新四边安全机制」以应对南海潜在衝突,这让一些菲律宾政治菁英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然而,无论是美国总统拜登,还是国务卿布林肯,从来没有公开承诺会在中菲发生军事衝突后,从军事上驰援甚至协助菲方。从现实来看,近期发生的菲律宾对中国大陆挑衅行动,美方并未从军事上配合,事后官方也三缄其口不做评论。菲方应该吸取2012年「黄岩岛事件」中主动挑衅中方导致得不偿失的教训,放弃美方会因中菲岛屿归属问题在军事上支持菲律宾的幻想。这种可能性在2012年没有发生,在2023年,当中美海上实力此消彼长的情况下,美国更不会因为菲律宾的挑衅行为而赶来「救火」。

马博说,再次,菲律宾当前挑衅政策在东协内部不得人心,无法得到广大东协国家以及东协组织的支持。在美国及其盟友利用「印太战略」对中国咄咄逼人的大背景下,东协不希望其内部国家被美国利用,充当其遏制中国大陆的马前卒。当前,菲政府在南海问题上对中方愈演愈烈的挑衅,并不符合东协国家追求南海「和平、安全与稳定」的整体利益。可以预见,如果因为菲方主动挑衅而使中菲爆发衝突,东协国家出于大局考虑,不会选择因偏袒菲律宾而将事态扩大,届时菲方将会更加孤立无援。

最后,菲律宾有关方面不应低估中方维持南海稳定的决心和能力,激进政策的背后是「鸡飞蛋打」的风险。当前,菲律宾当局以及西方媒体连续对牛轭礁、仁爱礁、黄岩岛直播式挑衅,除了暴露其搞「舆论战」抹黑中方的企图,更加体现了菲政府在事关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大议题上缺乏战略思考,置菲律宾国家形象和国家安全于危险的境地。菲方应该及时停止这种无意义的炒作,回到与中方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通过尽快达成「南海行为准则」等解决南海争议的正路上来。

#菲律宾 #仁爱礁 #海警 #菲律宾 #巡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