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最新研究分析发现,零碳排燃料在国际海运燃料中的比例,恐无法在2030年达到占比为5%的理想目标,不利海运业想2050年达成脱碳。
路透社报导,18日在非营利组织「全球海事论坛」(Global Maritime Forum)于雅典举行年度峰会发布的这份最新研究认为,目前具量产潜力零碳排燃料(SZEF)的产能,只够支应到2030年底前达标所需燃料的1/4。
零碳排船只投入海运业的情况也是跌跌撞撞。在2022年底时仅24艘船能加零碳排燃料(大多为甲醇),另有144艘的订单。
但报告发现,当前这类新船的订单仍太少,仅为达成2030年目标所需数量的1/5。这份研究报告是由谘询机构UMAS所做,作者包含来自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能源研究所的专家群。
与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主责海运气候维护委员巴默(Katharine Palmer)说:「目前(零碳排燃料)就是规模不足、无法满足所需。必须让供、需两端充分配合,找出具体解方。」
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sation)今年在温室气体减排策略喊出「目标5%」的口号,进而到2030年之前海运业应达标国际海运燃料中10%为零碳排燃料。
到2030年之前零碳排燃料要占5%到10%,这个量约合530万公吨氢能,或2980万公吨的氨,又或2810万公吨甲醇。初估海运业每年须投资400亿美元在零碳排燃料的生产与灌加。
全球因人类活动排放出的温室气体里,海运占3%。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