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53年歷史的台北灵安社,继2011年被登录为民俗「台北灵安社神将阵头」保存者、2022年多尊神将及神像获指定为一般古物后,今年续以传统表演艺术「北管」保存者的身分获得无形文化资产肯定,台北市文化局4日也举行授证典礼,由局长蔡诗萍亲自授证,表彰台北灵安社长期传承珍贵文化资产的贡献。
蔡诗萍直言,这一年间因为接触北管文化、灵安社的次数相当多,也让他感受到「身为一个台湾子弟,对于北管文化相当陌生,感到很抱歉。」蔡诗萍强调,当了局长以后对北管文化的了解,可以说是「进步神速」,而且如果没有灵安社的各位大师们,「这个艺,很难因为人而传承下去,」
蔡诗萍强调,153年真的很不容易,跨越了政权、穿越了族群。非常谢谢灵安社的各位,因为大家认真的传承,北管因为各位能继续发扬光大。台北市文化局会持续尽本分,尽量挹注资源,让文化得以传承。
台北灵安社歷史可回溯至清同治年间,台北灵安社筹组缘起于台北迎城隍之宗教迎神目的,其成员以在地民眾组成为主,与地方社群紧密连结,自1871年成立迄今,透过每年「五月十三迎城隍」,在暗访除煞、正日遶境等不同仪式活动中,呈现大稻埕独特人文景观与声音景观。
台北灵安社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亦遭遇传承中断,所幸经由现任社长陈周淑穗积极奔走復兴,现今台北灵安社已恢復遶境踩街、登台表演、北管排场,同时妥善保存社团歷史文物、曲册等相关文物,更积极培育北管音乐技艺后进,更招募中小学生加入传习行列,推广传统艺术文化,对保存北管传统表演艺术贡献卓越。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