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听过ESG,但它究竟是何方神圣?ESG是Environmental、Social及Governance的缩写,也就是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是现今企业的显学,亦是评估企业的新型态指标。

ESG一词最早于2004年,由联合国及国际金融组织发表的〈Who Cares Wins〉报告中首次出现,认为各企业应将这3种指标纳入评量营运的标准中,而不是单单仅以财务报告评断优劣,之后能够兼具社会发展及环境永续;此评量亦能作为投资人评估企业前景发展的指标。

环境保护 (Environmental) 代表企业需重视环境、气候与生态的处理措施,常见项目有减少碳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处理废弃与废水、碳中和、绿能供应等等;社会责任 (Social) 是指企业如何管理员工、提供完善劳工权益及工作环境、维繫客户良好关系、回馈社会等等;而公司治理 (Governance) 则是涵盖内部控管、经济绩效、股东权益、市场地位、企业道德、供应链管理、资讯透明、反贪污、利害关系人权益、董事多元等议题。

ESG宛如一家企业的健康报告,透过3指标检视公司内外部的营运状况,除了做到亮眼的财务表现之外,财务以外的软性面向也不能被忽视,像是确保员工及股东权益,还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甚至做到环境永续发展,而企业本身也要能够达到长久永续的经营。

以2008年金融危机、2012年欧洲债务危机为例,ESG分数较高的银行受到的衝击较小,显示社会大眾与投资人更愿意与经营良好、体制健康且持续以永续发展为目标的银行来往,因此越来越多大企业揭露ESG数据,向大眾展示企业努力的策略,共同迈向2050年净零目标。

#企业 #ESG #指标 #评估 #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