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某社区大楼史姓住户不堪天花板长期传来的孩童奔跑、桌椅拖拉、滴水等噪音,请管委会、环保局到场也无效,气得向楼上夫妻檔提告求偿30万元。高雄地院法官审酌相关录影证据,认定难以证明噪音来源,也缺乏环保局检测数据,判史男败诉,可上诉。
史男住在该社区大楼5楼,6楼则是一家育有子女的小家庭。史男指控,2021年起,楼上就经常出敲击地板、移动家具、孩童奔跑,冷暖气机滴水等噪音,经过多次反应和规劝,也寄了存证信函均无效,最后只好自力救济、录影存证提告,求偿精神慰抚金30万元。
李姓夫妻檔辩称,2019年搬进大楼装修时,就刻意加强阻音及保护设备,就是为了避免孩子出生后发生危险或发出奔跑噪音,平时全家人都会穿静音拖鞋。史男指控他们发出噪音的时间点,他家全家都外出上班上课,根本没人在家。冷暖气机滴水的问题,也早在2022年11月就进行排水改善工程,他们并没有刻意制造噪音。
李姓夫妻还强调,史男指控他们制造噪音并没有证据,就算有,也没有会同环保局检测分贝,证明确实已达到干扰生活的程度。
法官勘验史男提供的录影檔,发现影片中确实可以听见明显的撞击声,频率还断断续续,但没办法证明这些声响来自何处或是分贝多大。
史男不爽强调,曾向环保局申请进行噪音检测,但环保局人员到场之后都只有开劝导单,并没有检测噪音。
社区主委则证称,他在现场确实听到噪音,但真的无法确定是不是从6楼发出。曾经还特地跑到3楼敲击地板做实验,发现5楼竟然也听得到。由于实在难以断定噪音出处,最后只能在电梯内张贴公告提醒住户自爱。
法官认为,相关证据都无法确认噪音的来源是否为6楼李姓夫妻,也没有环保局的检测数据做为佐证,难以判定李姓夫妻侵害史男的居住安寧,最后判史男败诉,可上诉。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