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报导,研究中美关系数十载,李成近来不时把「遗憾」挂在嘴边:遗憾两国医疗界、科学界此前频繁合作受衝击;遗憾美国「知华派」专家被排挤、边缘化;遗憾俄乌衝突发生冷战时期「两极化」世界观,又回到了美国学界、外交界。
李成出生于上海,1985年负笈美国,取得加州柏克莱硕士、普林斯顿博士学位后,2006年加入美国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
李成接受澎湃新闻专访表示,今年6月以来,从民间到官方,中美之间不同层级、多领域的交流处于加速恢復之中,也为跌至低点的双边关系带来了缓和的视窗期。
在他看来,习近平此次访美凸显出中国大陆外交的主动性,将对美国乃至世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受到中美结构性矛盾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影响,中美关系不会在短期内获得根本性改变。从长远来看,两国民眾都应继续加强瞭解对方国家的内政与外交,在不同中寻求彼此的利益匯合点亦显得尤为珍贵。
李成说,总体来说,此次访美是精心设计,官方很多语调还是较为谨慎的。至于对当前双边关系状态的界定,他认为中美关系并未出现「垂直坠落」,是可以和必须避免,实际上是一种螺旋形负面下滑的状态。在此过程中,不同的利益集团也会发声。原本今年应该是一个双边关系调整年,但很遗憾美国的一些反中利益集团不愿看到这样的调整。
李成称,首先,中美关系的发展在现阶段和领导人的关系不大,而是受到「结构性矛盾」影响,且短时间内无法改变,所以现在讲中美关系的「转捩点」还为时过早。
至于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简而言之,第一,美国自二战以来从未受到过如此全方位的挑战,由此产生了自信缺失;第二,近年来,美国国内问题丛生,政治撕裂、种族矛盾、贫富差距等问题愈发严重,对不同的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抵抗情绪也更强;第三,美国的中产阶级在过去几十年中呈萎缩趋势,而中国大陆的中产阶级群体从无到有,还会继续增长。因此,不少美国人会认为中国大陆人抢了他们的饭碗。
李成指出,说到美国大选影响,上一届选举后一连串事件让人大跌眼镜,明年只会更加惊心动魄。从川普到拜登对中政策的延续性也反映出,中美之间结构性矛盾及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态,将导致中美关系不会在短期内获得根本性改变。
李成称,整体来看,不管是拜登团队,还是共和党内部,都是对中强硬派占主导。落实到具体议题上,从经贸领域来看,美国不同部门对中国大陆的不满有共识,但对打贸易战、加徵关税、脱鉤断链并未形成共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