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美国加强了对输出到中国的半导体设备管制,但中国实际上仍快速增加半导体制造设备的进口。据调查显示,2023年7~9月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90%,而从荷兰(极大可能是ASML光刻机)进口数量成长达6.1倍。有可能是在美国为营造和解气氛而稍放宽管制,中国则趁空窗期加速进口技术较先进的半导体设备。
《日经中文网》指出,中国在美国政府加强制造设备出口管制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令人瞩目的7nm制程工艺最新成果。经过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调查显示,列为「制造半导体器件或积体电路用的机器及装置」项目进口金额在今年7~9月大幅增加,同比增长93%,达到634亿元人民币(约台币2700亿元)。
报导说,若按国家来看,半导体设备进口增长最明显的是荷兰,同比达6.1倍;若以设备类别区分,增加最明显的是光刻机项目,增幅达3.9倍。而光刻机项目虽然也有部份来自日本尼康与佳能,但最多的还是来自荷兰艾斯摩(ASML),其光刻机进口额增长达6.2倍。
眾所周知,光刻机已成为技术管制的对象,在美国要求下,去年10月起日本、荷兰两国也收紧了对中国等国家的出口管制。荷兰自2023年9月1日起,对于最尖端技术光刻机的出口,必须由政府审查併发放许可证。
日本东海东京调查中心指出,光刻机从设备下单到交货需要半年到1年的时间,有可能是中国厂商预测到无法从荷兰採购设备的可能性,在尚无实际需求的情况下抢先下了订单」。
报导说,ASML在2023年7~9月的营业收入中,中国所占的比率达到46%,与2022年的14%相比呈现大幅上升。ASML在10月发布的财报中指出,「面向中国的业务在遵守出口管制的同时,也正在供应面向成熟世代和中间世代(半导体)的光刻系统」。
报导认为,半导体设备虽有管制,但仍然存在设备被转用于尖端产品制造的可能性。大陆华为公司8月上市的智慧手机搭载的半导体是属于尖端产品的7nm,多家调查公司分析认为是中国半导体龙头企业中芯国际(SMIC)所生产。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在10月份的报告中分析称,中芯国际的技术实力正在进步,充分利用老一代生产线上的设备,可以量产出尖端产品,「通过追加购买(非尖端)光刻机,中芯国际的7奈米产品的潜在生产能力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报导表示,中国从日本进口的设备也在增加,7~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成,除光刻机的进口额增加之外,用于基板表面形成的装置也增加了2成。来自美国的进口额仅增长2成。
业界团体SEMI统计显示,中国在世界半导体设备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在4~6月为29%,仍居世界第一。目前习拜会开始营造中美关系的宽松气氛,美国的半导体技术与设备管制可能会有所放宽,这对全球的半导体设备需求与供应链通畅而言,都具有正面的意义。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