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河北省唐山市一名91岁退休老师,凭藉拾荒助人22年,迄今为止共计捐出9万余元人民币(约40万新台币),更难能可贵的是其从不曾要求回报。
根据《纵览新闻》报导,该名教师名刘义,由于早年家境贫困、上学一度成难题,幸有国家发放津贴,他才得以顺利就读河北师范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一名老师,退休后长居于唐山。
2001年清明节,刘义返回家乡,眼见小学校舍破旧,随即捐出1千元人民币予学校,一颗助学扶困的种子更因此于心中萌芽。他考量日后资助的钱会增加,于是开始捡废品换取钱财,只要累积一定金额,即将款项捐出,盼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拾荒、挣钱、资助」,刘义说这三步骤,他一直坚持了22年。另据了解,他每一次都不会主动联繫曾经捐赠的对象,不要求任何回报,不过接受帮助的学生却总是念及他的恩情,「只要听到孩子们学习越来越好,他就高兴」。
刘义80岁大寿这一年,他既不要求生日礼物,也不要求聚餐,而是将孙子予他的红包小心手持,直至返回家乡,一口气发给村里22名8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包括白米和现金,捐赠对象也包括当地残疾军人及困难退役军人。
面对记者访问时,刘义儿子也坦言,起初并不支持父亲拾荒,不过后来见其乐在其中,且对社会富含意义,于是支持父亲做法,「父亲想去哪里资助,他就开车拉着他过去;上父亲拾荒,也会帮着把装满废品的编织袋背回家。」
对此,每当刘义被问起善举背后的动机时,他的回答总一如既往:「因为我本身就是困难学生出身,是吃国家饭长大的,要做有意义的事」。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