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医疗发展条例》立法在即,立法院卫环委员会今举办草案公听会。台湾社区医院协会认为,通讯诊疗最大的好处是方便,但是医师用手机、电脑,恐忽略致命的病症。社区医院协会呼吁将通讯诊疗限制于偏远地区、居家医疗使用,并由诊所、地区医院执行,让大医院专心照顾「急、重、难、罕」患者;基层医疗协会则认为,面对面的温暖有不可取代性,即便医师上门诊断,发现病人没有问题,病人也会因为医师来过而感到安心,应在现行居家医疗无从解决的问题之下,再考虑使用通讯诊疗。
台湾社区医院协会常务理事谢景祥表示,通讯诊疗最适合用于偏远地区,对行动不便者也方便。《数位医疗发展条例》草案第8条指出,要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并建立社区型的医疗照顾,因此他认为,不应忽略医师面对面诊疗的重要性。
举例而言,咳嗽的病人透过听诊就知道有无气喘、肺炎,肚子痛则透过触诊得知有无严重腹膜炎,需不需要马上动手术。谢景祥说,这些都是常见的情况,若只能透过手机、电脑诊疗,就会忽略致命的病症。
谢景祥表示,日本开放初诊病人使用通讯诊疗,但医师若没办法用听诊器、双手,又不了解病逝、检验数据,如何提供合适的诊断?因此他认为初诊不应该使用。对于都会区病人来说,通讯诊疗能帮助节省的时间有限,假设医院救灾隔壁,通讯诊疗就不一定有好处,应在草案中限制偏远地区病人或居家医疗整合计画收案的病人使用。
另一方面,大医院的任务在于照顾「急、重、难、罕」患者,而稳定的慢性病患多在诊所、小医院就医,因此谢景祥也呼吁,在草案中增列「通讯诊疗机构应为诊所或地区医院」,让通讯诊疗发挥利大于弊的效果。
「面对面的温暖有不可取代性」。基层医疗协会副秘书长黄正宏执行居家医疗时发现,一些卧床的病人都会希望医师来看他,即便去了发现没有问题,病人也会因为医师来过,而感到安心。假设一个病人睡不好,通讯诊疗也看不出他会不会是气喘发作、有无心臟衰竭等,但到现场用听诊器、超音波,就能区分是否有重大的疾病,这是视讯诊疗无法取代的地方。因此基层疗协会建议,应在现行居家医疗环境无从解决的问题之下,再考虑使用通讯诊疗。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