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因应公共艺术实务现况及艺术环境变化,文化部自21日起至明年2月,委托国立台南艺术大学以中立及专业的角度,协助办理8场次谘询会及2场公开交流会,分别邀请公共艺术领域专家学者、艺术家、策划单位、兴办机关等,针对代办、法令规范、执行样态、人才培育、维护管理、基金运用等层面进行全面检视及讨论,以寻求问题解决方案。
文化部长史哲出席首场谘询会议时强调,公共艺术推动至今已30年,虽然持续顺应整体环境趋势调整法令及相关制度,但是作为一个台湾少见执行最久的公共政策,仍然免除不了错综复杂的问题产生。期盼透过广泛讨论的谘询会议,充分聆听及凝聚解决做法及未来发展方向,针对不涉及修法层次的子法修订,文化部将优先改善,并将依据讨论共识评估修法内容。
昨日展开的首2场谘询会议,分别邀请策划单位及艺术家参与,与会人士多认为,「代办」一词受到污名化,应该在名称及专业服务上有更明确定位,代办单位的资讯露出也应更清楚透明,以利于兴办机关寻求优良厂商协助;此外,也可考虑由文化发展基金挹注有意愿的地方政府,以筹组类似专案管理中心的方式取代现行代办制度。
针对评选机制部分,与会者多认为现行初选机制及简章要求的提案内容可再精简,将初选及复选评选项目作出区隔,并提出应于徵选阶段公开徵选小组名单、应强化公共艺术培育课程或讲习等建议。文化部政务次长李静慧回应,文化部目前已修正设置计画书及简章等相关范本,以徵选小组名单公开为原则,并请各单位配合;同时,欢迎各界踊跃推荐适合纳入专家学者资料库的人选,以注入人才活水。
文化部表示,深刻理解各界期许公共艺术不仅作为环境美学的角色,更是触发台湾整体艺术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及平台。8场次谘询会议都将以逐字稿方式公告于公共艺术官网,以供外界瞭解参考;预计今年12月及明年2月也将办理2场次公开交流会,开放关心公共艺术发展的民眾报名参与,期盼台湾公共艺术发展能以崭新面貌迈向下一个里程碑。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