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曾文水库旁的嘉义县大埔国中小是一所极偏远学校,全校仅约百名学生,但音乐教育推广却延续30多年,还是全县第一个发展管乐的学校,原本校方以室外管乐为主,新学期决定发展室内管乐,国中部、国小四到六年级总动员,加上5所学校转赠二手乐器,才让大埔国中小室内管乐团成军。日前翻山越岭2小时,参加嘉义县112学年度学生音乐比赛,短短3个月的转型努力,获得室内管乐合奏B组排名第一肯定,将代表参加全国赛,被形容是曾文水库旁的音乐奇蹟!
大埔国中小2016年开始发展室外行进管乐,在有限资源下发展实验教育,经与全校老师共同讨论出能关怀、乐挑战、懂合作的理念下,师生携手推展美感、音乐教育及多元智能,决定从室外走向室内后,校长陈育恬拜访、谘询嘉义地区管乐前辈冯朝君、卢宓承,同时延揽专业师资,包含嘉义市立管乐团行政总监兼助理指挥邓杰翔、铜管指导老师高健雄、木管指导老师郑聿真、铜管指导老师范庭福等人,自112学年开始,每周上山为学生上课。
加上管乐团从室外转室内,乐器几乎不同,陈育恬到处向其他学校询问二手乐器移拨,因5所学校大爱转赠,才得以补充乐器,陈育恬说,虽尚不齐全且多属老旧,但总是好的开端,虽然至10月中还在使用室外大鼓练习,直到觅到42吋室内大鼓,才让演奏出来的音乐多沉稳内敛。
校方表示,转型成室内乐,学生必须学习更细致的演奏技巧,短短2个多月,半数六到九年级学生必须重新学习新乐器,国小部四、五年级学生则是从零开始,包括学习演奏、认谱、音阶到学习团奏等,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个很大的挑战和压力。
比赛当天,四到九年级学生42人上场,当天全校老除留守人员外,全上场当工作人员,几乎全校3分之2都出动,展现师生在实验课程中团体实践的精神,最后得到好成绩,还要代表参加全国赛,校方强调,师生们不断努力,以超越自己为目标,终于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奇蹟。
陈育恬表示,能有如此成绩,除全校师生同心协力,家长鼎力支持,县府教育处多元学习计画补助外,包含关心教育的大埔乡长吴明勋提供多项资源,财团法人普仁青年关怀基金会、张丁和文教基金会等经费支持,让偏乡小校发挥教育大能量,让大家看到孩子杰出的表现。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