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于12月7日在北京举行的中欧峰会,会前氛围相当紧张,主要在于欧洲即将对中国出口的电动车进行反补贴调查。几十年来,全球汽车行业一直由欧洲、日本和美国制造商主导,而今中国已超越传统汽车制造大国成为全球最大电动车制造国。由于次欧盟指责中国政府对电动车制造商实施巨额补贴政策,使得电动车贸易一跃成为中欧关系最为棘手的议题。

《德国之声》报导说,如今的中国电动车正如20年前中国的冰箱、吹风机和洗衣机一样席卷全球。过去几十年全球汽车行业一直由欧洲、日本和美国制造商主导,现在正一一被中国超越。根据中国的统计数据,2023 年上半年,中国出口了50多万辆电动汽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0%。

报导指出,与当年的家电一样,如今的中国电动车在各地畅销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低价」。欧盟委员会认为中国电动车如此便宜是因为接受了中国政府巨额补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这种情况正在扭曲欧盟的电动车市场,她也因此宣布针对补贴问题展开调查。

冯德莱恩将于 12 月 7 日前往北京举行欧中峰会,欧盟理事会主席密契尔(Charles Michel)将一起出席会议。这将是欧中高层领导人4年来首次围坐在一张桌子旁直接对话,届时双方将在中国电动汽车补贴调查上针锋相对。

毕马威(KPMG)谘询公司表示,目前有 26 家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计画在 2025年前进入德国市场,如果中国汽车数量减少了,意味着德国输出到中国的汽车数量也会受影响,这必然的结果。

报导说,中国在电动汽车竞赛中的有利地位来之不易,其中涉及贸易和工程技术,甚至涉及政治问题。上海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教授冯晓指出,制度性竞争和价值观差异是汽车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中国和欧洲是电动汽车领域的推动力量,但也是竞争对手。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22年中欧贸易额接近8500亿美元,比中美贸易额6900亿美元大得多。2019年欧盟就将中国定义为「合作伙伴」、「经济竞争对手」和「制度性竞争对手」,而欧洲的新自信从其反对中国政府补贴的行动中可见一斑。义大利帕维亚大学(University of Pavia)政治学教授贝科夫斯基说,「在地缘政治方面,欧盟不一定是最强大的行动者。而在贸易和投资政策方面,欧盟委员会却颇具影响力,可以自视为一个大国」。

2021年欧盟委员会暂时冻结《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的批准程序,起因是中国的新疆维吾尔族问题引发外交分歧,双方互相制裁。今年中欧峰会前,中方丢出和缓的外交辞令,中欧关系能否解冻仍有待观察。显而易见的是,双方的核心利益之间存在紧张关系,因为贸易和政治确实无法分割。

文章来源:解码中国:中欧峰会面临重大障碍

#电动车 #中欧峰会 #欧盟 #中国 #补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