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YouTuber爱莉莎莎日前在IG上发文透露,她在泰国曼谷买了一间房子,并大讚房价很便宜,「是台湾价钱的1/5」,掀起东南亚投资置产讨论话题,但馨传不动产智库执行长何世昌撰文提醒东南亚投资置产的8大隐藏风险,遇到烂尾楼的机率恐怕也比较高。
一、法令与市场差异性
每个国家不动产市场生态都存在差异性,连建筑规划都大不相同,更何况是区段条件,而这是台湾人不太可能熟悉之处,因此,业者号称位于菁华地段等宣传辞汇真的可信吗?
其次,东南亚除马来西亚等少数国家,其余多数国家并不允许外国人持有该国土地,所以台湾人买到的多为地上权住宅,没有土地所有权,包括最近讨论度很热的泰国。
二、产权没有保障
由于外国人士无法拥有土地,社区土地大多挂在开发商或开发商另外成立的公司名下、有的则挂在董事长个人名下。
但这样就有问题了,试想一间房子可以住多久?4、50年跑不掉吧,但一家公司可以活多久?台湾存续超过50年的建商都没几家,你觉得东南亚建商的公司平均寿命能有多长?如果建商不幸倒闭熄灯或董事长落跑、挂点了,土地所有权不会衍生争议吗?这点是所有到东南亚置产的投资人需谨慎思考的地方。
三、一案两价、一案多价
国内业者承接海外建案来台销售,这类建案可能存在一个不公平的事情,那就是「一案两价」、「一案多价」,也就是建商卖给当地民眾是较便宜的价格,卖给海外买家却是较高的售价,而且卖给不同国家买家又有不同售价。
而且最悲催的是,台湾与大陆的售价通常比较高,它漂洋过海是来找盘子。
四、宣传投报像座山,实际投报如山崩
实际投报率远远不如预期,是海外置产常见的纠纷之一。虽说业者浮报租金行情是主因,但有时却不是业者的错,而是房子租不出去、空置期太长,导致投报率低落。
像这类拿到海外销售的建案,未来出租的租金较高,通常只有白领阶级、当地有钱人、或者外商人员有能力承租,属于小眾客源,所以空置期过长便成为司空见惯的状况。有的业者讹称规划酒店式公寓,实际上却是PO在AIRBNB接短租等等怪异状况。
五、转手不容易
基于以上说法,来台销售的建案在该国当地多属于高价案、或是豪华型公寓,这类产品的客源本身就较为有限、房价较贵,且海外买家没有土地所有权;当地人用相对便宜的价格可买到完整产权房子,自然不会向外国买家接手这类物件,所以外国买家爽收租金几年后若想出售,就会发现售价与自己期待有落差。
六、海外诉讼累死人
海外置产常见的纠纷如「投报率不如预期」、「建商默默落跑」等,而国内投资人遇上这类情事,往往只能进行海外诉讼来争取权益。
到东南亚买房前,该好好想一想有没有能力、精力来做这件事,有的消费者选择状告国内仲介业者、或向消保官申诉。但省省吧,根本没用。
七、台湾建商都不够熟了,何况海外建商
台湾人买房都说一要看建商、二要选营造厂,但台湾建商成千上万家,已经很难摸清底细了,更遑论海外的建商,你所知道的资讯几乎都是业者告诉你的,毫无参考标准。
八、排华的风险
东南亚国家多发生过排华暴动,最近的一次则是2014越南排华暴动,最严重的一次是1998年印尼排华事件,此事件引发不少华侨举家搬至台湾。排华暴动发生的机率就是0与100的差别,无法排除它永不发生,更难以预测发生时会造华人生命财产造成什么影响。
何世昌总结,东南亚市场充满商机,房屋出租投报率的确比台湾更高,但投资人应先掌握「风险与获利呈等比」的概念,相对高获利必然伴随相对高风险,再加上东南亚建商倒闭与烂尾风险较台湾高,这个问题也值得考量。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