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财讯》双周刊报导,2023年12月15日,全球第5大航运公司—德国赫伯罗德旗下的货轮,在红海遭到叶门叛军「青年运动」的无人机袭击,幸而没有击中要害;但此一事件震惊全球,对短期货柜航运运费产生了波澜,也让市场关注航运多头能否再起。
避战绕道 短线运价飙升
航行红海经苏伊士运河到地中海,是亚洲、欧洲往返最短的运输路径,然而,此次事件发生后,全球航运巨头纷纷暂停航行红海航线,选择改道经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但需要多耗费将近2周的时间,不仅增加成本,也降低了运能周转率,对欧亚货柜海运物流带来一定的衝击。
面对成本上升,航运商宣布,将对亚洲往返埃及、沙乌地阿拉伯等红海地区、欧洲地区,甚至美东地区的航线加收额外附加费。这让人想起2021年长荣海运长赐轮搁浅,导致苏伊士运河遭禁止通行长达6日的事件,客户担心短线的运力不足,大手笔抢下现有运能,使得运价大幅飙升。
代表货柜海运运价的上海出口集装箱指数(SCFI),自事件发生到2023年12月29日止,已从1032点涨到1760点,总共上涨71%,指数来到1年以来新高。当中,远东到欧洲航线涨势最为凶猛,运费从每TEU(20呎柜)925美元,短短3周内上涨到3694美元,涨幅高达3倍。
在运费飙升下,全球航运公司股价都向上急喷,台湾航运三雄股价表现也极为强劲,事件发生以来不到两周,长荣股价从129元上涨到波段新高153.5元,涨幅逼近两成;阳明股价自42.75元涨到58.4元,涨幅达36.6%,万海也从49.05元,上涨到62.1元,涨幅达27%,族群波段表现亮眼。
虽然美国号召各国,联合组成「繁荣守护行动」的红海航行护卫队,让货船可以开始通行红海,但每周有成千上万艘货轮进出危险海域,数量过于庞大,很难完全保护所有的船只,因此只有等到以哈战事结束,才有可能恢復正常通行。
运能看增 长线供过于求
《财讯》双周刊指出,红海危机可能促使海运运价维持高檔数月,不过,长期来看,货柜航运产业仍存在不小的逆风。主要系航运商在新冠疫情期间获利丰厚,以及国际海运业对于2030年降低碳排放目标的推力下,使得节能新船的需求不断攀升。然而,这种强劲的新船订单趋势,恐让货柜航运市场在2024年时,将继续面临运能供过于求的严峻挑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