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因自然环境特性形成特殊的开垦文化,早期先民在台地上开挖筑堤开垦了数千口埤塘作为灌溉用水,让桃园拥有「千塘之乡」的美名,依据1904年由日本人测绘的臺湾堡图,更显示桃园台地至湖口台地一带共有近万口埤塘。
埤塘不仅是自然生态宝地,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歷史、信仰、自然景观价值,但由于埤塘灌溉的功能大为降低,加上都市化将埤塘填土造地的关系,使得埤塘过去的功能和价值受到极大的挑战。为了因应气候变迁与环境永续的问题,水务局逐步挖掘出埤塘新的价值,现在的埤塘不仅具有农业灌溉的功能,更应该发展滞洪防灾、生态保育以及文化教育等多元价值,为桃园埤塘增添独特的魅力。
埤塘转型新思维
因应近年极端气候的影响,埤塘具有防灾滞洪、气候调节的重要性被逐渐重视,桃园持续推动埤塘转型为滞洪池的工作,利用埤塘的蓄洪能力滞洪防灾,而埤塘水体调节微气候的功能,更能减缓都市的热岛效应,像是龙山埤塘生态公园、中原埤塘生态公园等,就是兼具防灾滞洪且具备景观休閒的范例。
市府也持续推动埤塘水域生态化、休憩化、公园化,让市民有更多亲水生态及休憩场所,提升生活品质,像是:八德生态埤塘公园、夜鹭生态埤塘公园、内定绿塘水岸公园等,便是让埤塘与生态、公园绿地进行资源整合,增加地方观光效益、添加自然游憩空间。
环境教育好所在
近年也将「共融式」的概念导入埤塘活化再生的规划,例如目前正在施作的大园华兴池生态公园,提供一个丰富、多元、具备不同程度挑战的游戏空间,让不同年龄、行为能力的儿童,甚至是童心未泯的大人都能感受到共游、同乐的趣味,进而增加民眾亲近埤塘的意愿。
另外,常年举办的地景艺术节、还有农业博览会以及铁道艺术节,也会藉由将装置艺术结合埤塘地景呈现,让大家发现桃园埤塘水文化的美学,更是亲子同游、环境教育的好地方,非常适合规划一日人文自然之旅。(桃园市政府水务局广告)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