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技股财报近来进入热季。儘管放眼望去,形势颇佳,可是裁员浪潮却仍在持续。财报欣欣向荣,员工却苦不堪言,因为美国科技业对AI投资不手软,已经把AI当作调整人力的重要考量因素。
■疯狂裁员只为AI
据追踪就业人数网站「Layoffs.fyi」的统计,今年1月共有103家美国科技公司传出裁员消息,共计28963名员工遭解雇。相较于2023年12月的裁员总数7159人,等于月增幅超过300%。
宣布裁员的公司引用了重组、削减成本、精简组织、提高效率等种种理由,但内行人都心知肚明AI技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1月宣布裁员最多的3家科技公司分别为:线上跨国支付PayPal裁员2500人、微软裁1900人、游戏引擎开发商Unity Software裁1800人。
Alphabet兼Google执行长皮查(Sundar Pichai)在1月30日的财报会议上指出,上季公司业绩的良好表现要归功于对生成式AI的投资,并透露,今年还有可能会进行多次裁员。
去年Google、脸书母公司Meta、亚马逊与微软都是裁员重灾区,裁员人数皆在1万人左右。Google财报中披露,去年大砍1万2千名员工,光是资遣费与其他费用上就花了21亿美元(约新台币661.5亿元),而裁员费用还在不断增加,今年才刚过完1个月,Google又有裁员计画,估计第1季资遣费上看7亿美元(约新台币220.5亿元)。
■员工寻求自保之道
越来越多知名科技大厂的前员工在社群平台公开求职讯息,许多失业员工更将自己被通知走人的经歷制作成影片,发布在TikTok上,「在TikTok上看我失业」因此成为热门话题。
其实经歷了去年的裁员潮之后,科技业不少员工就做好「组织调整」的准备,除了配合公司发展方向,学习AI相关知识,也有不少人选择放弃科技公司向来提供的股权等福利,转向较为稳定发展的企业。
考虑到硅谷等科技中心的长期高压力、生活成本攀高与随时可能落下的裁员大刀,求职者已在考虑牺牲利益,选择安全至上。科技行业招聘平台Karat总裁兼联合创办人Jeff Spector形容,「就像投资人纷纷避险一样,求职者也有同样的安全考量」。
根据招聘平台Dice的2023年科技业观感报告,60%的科技业工作者有意在2024年离职,比例高于前一年的52%,显示非科技业有极大机会吸引科技人才加入。
■印度AI人才争夺战
就在硅谷科技行业从业者正视企业转型,投入学习AI工具之际,微软与谷歌母公司Alphabet已迫不急待要在印度网罗AI人才,并在这个关键市场推广AI服务。印度约有超过500万名软体程式设计师。
微软执行长纳德拉(Satya Nadella)与谷歌首席科学家狄恩(Jeff Dean)下周都将访问印度。纳德拉将访问印度的科技中心邦加罗尔(Bangalore)与孟买(Mumbai),可能就AI的新机遇与开发人员及行业领袖进行讨论。狄恩也会在邦加罗尔与研发人员及新创公司讨论AI的未来发展,然后在一场谈话会中,讨论印度在使AI产生巨大社会影响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微软最近宣布,将在印度培训10万名开发人员,学习最新的AI技术与工具。微软亚洲区总裁Ahmed Mazhari指出,微软旗下的开发者平台GitHub上的开发者活动显示印度在AI领域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到了2026年,印度将超越美国,印度处于非常独特的地位」。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