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涎香被视为「海上珍宝」,外型如石,却价比金高,近来频传现踪离岛海岸,成为新闻热话题,以拾物为乐的台东县绿岛乡民林国文意外发觉,3年前捡拾的怪石貌似龙涎香,重约700公克,经专家初判为龙涎香可能性极高,但仍待专业鑑定。
居住于台东县绿岛乡的林国文,兴趣爱好多元,平日閒暇之余喜爱赴海边「寻宝趣」,沿着岸际捡拾漂流木、海漂物等造型特殊物,除了收藏观赏外,也发挥创意加工制成摆饰艺品;近日,随着「澎湖男子捡获龙涎香」新闻热播,林国文也在满屋藏品中惊见同款怪石。
「这跟我捡到一样!」,绿岛乡民林国文说,3年前和儿子在岸边漂流木堆中,发现1块乳白色、不规则状的石块,摸起来触感油滑,细看光亮的表面,其实布满大小孔洞,点火燃烧后冒出白烟,融化处可见牵丝且散发淡淡香气。
林国文捡拾之初以为是废弃蜡烛,而后在石块内部发现牡蛎附生,研判是不知名的海漂物,目前手边有自拾700公克及好友赠予4公斤的怪石各1块。
为揭开石块身世,台东大学环境教育中心主任段文宏透过影像远距观察,他表示,石块的色泽、质地与文献记载中的龙涎香近似,但仍需进一步专业鑑定。
段文宏指出,台湾海域位于大型鲸类生活及迁徙的范围,据日治时期统计,恒春一带捕获的大型鲸类数量惊人,每种类约有百只,因此可推论龙涎香经由自然排泄或死亡鲸尸排出,再随浪冲刷至岸际。
段文宏进一步说明,龙涎香为大型海洋哺乳类动物肠道内异物,经年累月受分泌物层层包覆形成,但另有一说认为是粪石;由于具有定香之效,可使香芬气味稳定,在古时代具有高经济价值,近代则因罕见且具收藏价值。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