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学7日表示,首创跨域必修通识,领先在113学年度将AI融入20%通识课程中,利用AI科技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热门通识课包括电机系「多媒体技术应用」、资管系「Excel 资料分析与设计」、资传系「数位化沟通与叙事能力」等课程均已融入AI,开课数近40门,培养学生AI实力,成为未来职场菁英。
文化大学共同科目与通识中心主任邹忠毅说,AI融入跨域必修,分为三大部分,大一国文、一般通识及专业课程。在大学一年级的国文课程里,AI的应用是着重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其次,在一般通识课程方面,将课程内容的20%转为AI相关主题,凡是学生在选修10学分的通识课程时,不但包含具人文、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且每个领域至少20%的课程与AI应用相关。
邹忠毅强调,为让AI人工智慧成为大学教学的重要助力,文化大学规定必须将AI融入专业系、所课程。为普及此一课程规划,首先与学校教师合作,规划各种以AI辅助应用为主的课程方向。例如,在通识课程中,利用 AI 辅助文书处理、资料分析与整理、秘书工作、翻译、写作、创意思维、程式开发和数理计算等功能,整合到不同的课程中。根据通识课程的主题,运用AI辅助功能,教师将示范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学生则可利用这些功能进行学习和产出。
文化大学文学院是培养知名作家的重要园地。邹忠毅教授举例,在国文课中,将AI应用于阅读写作部分。在阅读部分,老师引导学生使用AI进行文本分析,并对AI的分析结果进行评论,从而展示AI对文章的解读与国文专业老师之间在意境上的差异。在写作部分,除了基本的文本整理,利用AI调整不同的写作风格,老师将对AI辅助下的成果进行评价和分析,使学生了解AI文本的优缺点,并学会如何改进。这样,学生不仅能提升写作能力,而且学会如何主导AI生成的内容。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