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有《巨流河》的知名作家、学者、教育者齐邦媛,28日凌晨1点辞世,享嵩寿100岁。
前中华民国笔会会长高天恩指出,台大外文系退休教授、作家齐邦媛近期因高龄身体况状不佳反覆进出医院,一些友人欲前往她所长居的养生村探望,都因其病情反覆未能成行。未料28日凌晨她已辞世。
诗人席慕蓉和尔雅出版创办人隐地均是长期与齐邦媛有联络的友人,席慕蓉表示近几个月齐邦媛等于已向外界「道别」,表达出不再跟外界联络的意愿,「去年11月她主动打电话来聊了几句,说了我们这么久以来一直也有通话,最后说了再见,当下也明白了她的意思」;隐地也表示她数月前在电话中叮嘱「我接电话不方便,有力气我会打给你」便知道了她不愿被人打扰。
齐邦媛曾任美国圣玛丽学院、旧金山加州州立大学访问教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客座教授。教学、着作,论述严谨;编选、翻译、出版文学评论多种,更长期任《中华民国笔会季刊》主编,也曾参与参与《台湾现代华语文学》英译计画,推动吴浊流、黄春明、李乔、朱天文、平路等台湾代表性作家的文学作品英译工作。
齐邦媛亦早在1998年便公开公开呼吁「国家文学馆」必须独自设馆,给文学一个「家」,引起各界关注。2003年,「国家文学馆」正式于台南成立。作家、国艺会董事长向阳曾表示,「我难忘齐邦媛教授为成立国家文学馆所做的狮子吼」。
齐邦媛1924年出生于东北,他的父亲齐世英为民国初年的留德热血青年,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维新派,2005年齐邦媛以80岁高龄开始撰写回忆录《巨流河》,歷时4年于2009年出版,这部作品由长城外的巨流河开始,到台湾南端恒春的哑口海结束,多描写到军阀割据、中日战争等歷史事件,既是反映中国近代苦难的家族记忆史,亦是过渡新旧时代的女性奋斗史。
《巨流河》曾被评价「读了这本书,你终于明白,我们为什么需要知识份子」,她在晚年自主决定住进桃园乡间的「养生文化村」,并表示「我今年80岁,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她为自己的住处命名为「最后的书房」并开始写下包含自己在内的时代。诗人席幕蓉曾表示「这是她此生唯一渴求自己务必要实现的愿望」。
25万字的家国回忆之书《巨流河》出版后引起华人世界一阵骚动,各界多有来函不断寄至出版社,像是拼图般会合,而后也催生了《洄澜》一书。齐邦媛也未料到的是《巨流河》不仅在大陆能出版且引起高度迴响,她也获颁《南方都市报》所办「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年度散文家」奖项。她也有感「我的故事真的代表很多人,我死了就没人知道了。」以自己的书写让大时代的离合,久别重逢。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