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农业改良场致力于保存原住民特有作物种,推广传统农耕与饮食文化,今天发表《发芽》一书,并将此书回赠给受访的5个部落,感谢部落无私的分享,也能让年轻的一代参考学习,延续祖先的传统智慧。
《发芽》一书由专人进入原乡部落,与部落长者深入访谈,收录来自太鲁阁族大同大礼部落、撒奇莱雅族撒固儿部落、阿美族砂荖部落、阿美族奇美部落以及布农族卓清部落的丰富传统农耕智慧与文化。
花莲农改场今天发表会《发芽》新书,邀部落族人分享更多书中提及的农耕知识与饮食文化,像是高山上的农耕、传统作物的管理方式、部落的传统饮食、药草的应用,小米的祭仪等。
花莲区农改场场长杨大吉表示,耆老的凋零导致文化逐渐消失,从2022年开始,农改场协助族人,展开有系统的部落文化搜集,包含饮食文化、物种、编织等,将部落传统文化保存。
杨大吉也提及,每个族群都有很多祭典药草文化,值得以文字与照片影像保存下来,未来每年都至少会出一本。尤其现在气候变迁影响农作物,针对不同部落即将流失的物种,藉由导入科技保存下来,也跟农业部农试所国家作物种原中心、世界种原库合作,保存农作物种子。
作者陈美龄老师,特别导读《发芽》,分享田野调查的甘苦,听着耆老神采奕奕地讲述土地上耕耘的故事,深深被吸引,同时也发现种植知识与传统智慧正在急速消失中,纪录与保存刻不容缓,期待透过本书撒播传统智慧与文化的种子,在部落发芽茁壮,代代延续。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