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1行13人旅行团原订6月前往以色列旅游,因中东地区衝突升温决定取消,不料遭旅行社业者拒绝退费,一查发现该业者有未与旅客签订定型化契约等违规行为,过去一度遭撤照,相关诉讼尚在进行。立委何欣纯23日要求观光署发挥公权力介入,观光署表示,1周内发出公文要求业者说明,也会协助民眾处理。
某旅行社去年招揽以色列圣地团,业者称原价8万元的团费,早鸟价只要7.5万元,先付订金2万元即可保留团位,吸引廖姓民眾等13人报名。不料,去年10月爆发以巴战争,外交部将以色列列为橘色警戒,近日中东地区地缘情势紧张,旅客欲取消出团并希望退费,遭到业者以「订金已交付航空公司预订机位」为由拒绝,更告诉旅客「不能取消,只能找人替换出游」。
廖姓夫妻表示,当初付款后,旅行社只给出1张收据,并未签订定型化契约。他们查询业者评价发现,业者仅有脸书粉专,且疑似与多人有纠纷,更坚定处理退费,但一与讲到条约对方就暴怒、挂电话,甚至当初付款更请观光署开协调会,对方直接消失、不出席。
何欣纯23日邀集观光署旅行业务组长汤文琦与陈情民眾到大里服务处协调。何欣纯说,按旅客定型化契约,预定6月出的团在4月提出取消,业者可以扣除旅费5%,其余无条件退还,这批受害团客不仅没有定型化契约保障,连观光署开协调会业者也置之不理,完全忽视公权力。
何欣纯指出,此外该旅行社从2020年11月被品保协会出会,丧失会员资格,同年12月遭观光署撤照,中间3年余是用什么形式方法招揽业务?
汤文琦表示,撤照行政处分尚在上诉审理未定谳,依法业者可继续揽客,不过未签订契约、禁止退订等行为违法,将调查,而观光署12日召开旅游纠纷协调会,业者未到场,将依《旅行业管理规则》与《发展观光条例》处罚,最高可罚5万元。另,这周会尽速发文请业者到场说明,至于民眾消费权益部分也会尽力协助,希望1个月内可以有结果。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