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染褐根病等于绝症?山上水道博物馆地标70岁老榕树罹患褐根病,3月底不敌强风豪雨倒塌,歷经树医生抢救1个半月,利用「浅孔药剂注射」结合预防褐根病创新疗法,老树长生出新芽重生,破除褐根病是树木绝症的迷思,也成为园区最佳生命教育范例!
文化局表示,老榕树因罹患褐根病,于3月31日倒塌,但老树展现强韧生命力,让文化局为之动容,商请国内治疗褐根病专家台大教授孙岩章协助,第一时间先将倒塌老树移植到合适地点,利用「浅孔药剂注射」3次,观察1个月下来,老树顺利重生,让人感动。
据当地耆老记忆,水道博物馆中央圆环早年是座喷水池,后来随着水道停止运作荒废,大约在6、70年前,喷水池中间砖造结构开始长出1棵小树,研判是雀鸟带来榕树种子,70年过去,已长成高度逾10公尺的巨树,且榕树树幅广大,形成大片树荫,是园区游客户外避暑的热门选择,街头艺人、教育课程也喜爱利用这片树荫进行活动展演。
榕树俨然成为博物馆地标之一,并由在地全兴资源再生股份有限公司认养维护,每年定期修剪。今年初,全兴委托厂商发现榕树根部疑因排水不良,似乎染上褐根病,正准备着手展开诊疗,却因3月一场大风雨,造成榕树倒塌。
馆方检视发现,水池底部全是混凝土结构,老榕树一直延伸根系,努力攀附在有限结构上,在恶劣环境展现强韧生命力。为延续老榕树生命,在文化局支持下,馆方将榕树移植到园区排水环境适宜区域,并邀请孙岩章教授于底部注射治疗药剂,再对所有细根系以相同药剂进行喷施后,移运到新树穴定植,经过3道医疗程序,原本腐烂根系再现生机,枝头也开始出现新芽。
文化局长谢仕渊感谢各单位支持外,也指示水道博物馆妥善照顾榕树,一是为了提供学术研究观察标的与范本,更规画于日后做为生命教育、环境教育的活教材,传达环保意识与生病尊重理念。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