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大学极地研究中心的推动下,台湾研究团队将于5月底前进北极,将第一批计170种珍贵台湾小米种原,送达挪威「斯瓦尔巴世界种子库」,以维繫小米基因多样性。小米是台湾原住民重要主食,将小米种原异地保存,对全球农业永续发展相当重要。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有「末日种子库」之称,为全球农业的诺亚方舟,2008年建立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斯匹次卑尔根岛,截至2024年为止,透过全球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之捐赠,已收藏450万种植物种子的样本。
5月29日于挪威斯瓦尔巴将举办「台湾参与全球种子库计画」入库典礼,包括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执行长李家维、农业部国家作物种原中心研究员陈述、中央大学校长周景扬及台湾原住民代表等一行人将亲自参与。
周景扬表示,小米为台湾各地原住民族的重要主食,也是唯一有完整祭仪的作物。因应气候变迁的衝击,小米在粮食安全、营养和永续农业上占有重要角色。本计画搜集、整理和处理台湾小米品系种子,在确保其具备发芽活性后,送入北极全球种子库,进行「异地安全备份」永续保存。
李家维则说,2009年莫拉克风灾重创高雄甲仙乡小林村,并带走许多人的生命,而受影响最严重的是当地原住民,他们要復耕种植,却不知道小米的种原在哪里?
李家维表示,1970年代,美国学者在台湾原住民部落搜集到一些小米种原,放在美国农业部的种子库里面,台大农艺系教授郭华仁几年前发现后,将这些种子带回台湾,分别储存在农业部农业试验所及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并由专家培育后,提供给原住民耕种。
李家维指出,联合国将2023年订为「国际小米年」,因为在全球暖化下,人类可能面临粮食短缺,但小米可在乾旱地方种植,也不需要洒农药,对全球农业永续发展至关重要。现在我国将小米种原送到「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保存,可彰显台湾对全球种子多样性的贡献。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