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西洋开展载人科考作业,大陆曾一度长期缺席。去年12月启航的大陆「深海一号」船28日上午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停靠山东青岛母港—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码头,标志着中国大洋83航次顺利结束,实现了大陆载人潜水器在大西洋的首次载人深潜科考。
据大陆《青岛日报》旗下微信公眾号「青报观象山」消息,该航次共歷时164天,总航程约5.7万公里。在大西洋开展载人科考作业,大陆曾一度长期缺席。而随着中国大洋83航次实施,中国大洋载人科考工作布局实现了新拓展,从「两洋一海」(印度洋、太平洋、南海)拓展到大西洋。
中国大洋83航次是大陆载人潜水器首次在大西洋开展下潜作业,也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与其支持母船「深海一号」首次在大西洋开展深海调查研究。中国大洋83航次去年12月17日从青岛启航,先后在印度洋、南大西洋和北大西洋开展调查作业。
洋中脊是地质构造过程、生命过程、水动力过程剧烈作用的区域,是地球多圈层物质能量交换的热点,孕育了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需的丰富资源,深刻塑造了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是当前深海生物多样性与联通性调查的重点研究区域。
中国大洋83航次首席科学家、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研究员孙永福介绍,本航次通过「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搜索、定位和证实多处活动热液区,完成南、北大西洋15个热液区下潜,获取了热液喷口区域温度、甲烷和氢气等第一手环境数据,採集到盲虾、贻贝和蠕虫等深海热液生物样品以及硫化物、玄武岩和沉积物等深海地质样品。
报导称,相关调查成果,填补了南大西洋生物多样性调查空白,初步掌握了大西洋典型热液环境生物多样性特徵及其连通性规律,将为大西洋中脊公海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大洋83航次深潜作业负责人、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唐嘉陵说,本航次科考队员们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开展「蛟龙」号载人深潜作业46次,创造了单航次下潜次数最多和3次「九天九潜」的新纪录,验证了「蛟龙」号的下潜能力、保障能力,以及在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下的精准作业能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