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大业艺能馆艺术总监黄譓丞从小对艺术领域深感兴趣,但未受家庭支持,过程艰辛,如今将过去经歷转为动力,投身美术教育。(潘虹恩摄)
台中市大业艺能馆艺术总监黄譓丞从小对艺术领域深感兴趣,但未受家庭支持,过程艰辛,如今将过去经歷转为动力,投身美术教育。(潘虹恩摄)

偏乡地区的学校常面临人力不足、教学资源缺乏等种种挑战,台中市大业艺能馆艺术总监黄譓丞在921震后机缘巧合下投身偏乡美术教育,一教就是24年,此外,黄譓丞也投入特殊教育领域,为偏乡与特殊孩子带来美术的乐趣与启发。

20多年前,黄譓丞从事广告行业,但忙碌的生活为她带来许多压力,921震后让她开始思考新的生活方向,转踏上了美术教育的道路。从自己的孩子开始教,再到亲戚好友、同校同学等,慢慢成班,开始经营美术教室。

台中市大业艺能馆艺术总监黄譓丞投身偏乡美术教育20多年,也跨足特殊教育领域,为偏乡与特殊孩子带来美术的乐趣与启发。(黄譓丞提供/潘虹恩台中传真)
台中市大业艺能馆艺术总监黄譓丞投身偏乡美术教育20多年,也跨足特殊教育领域,为偏乡与特殊孩子带来美术的乐趣与启发。(黄譓丞提供/潘虹恩台中传真)

不过除了经营画室,黄譓丞也跨足到南投县福龟国小与北山国小义务教学。她回忆,921震后北山国小找不到美术老师,刚好她的瑜伽老师是时任北山国小校长黄春华的姐姐,在对方牵线下答应到北山国小教导美术,后来福龟国小也邀请她过去,如今与美术系毕业的儿子1人负责1所,投入偏乡美术教育。

「其实教育是看用什么心来经营的,如果要很计较,可能也无法长久坚持下来。」黄譓丞说,她也没想到当初一教就是20多年。还记得前几年国道6号尚未开通,车程要1个半小时左右,她一早5点多就要起床前往赶8点半的课,体力负荷很大,但看到孩子们每每都会围上前说「老师你来给我们上课了喔!」,还会送上亲手画的卡片、小礼物,让她决定留下来,就当去渡假、陪陪孩子。

除了在学校教学之外,黄老师也进入特殊教育领域,每周穿梭台中特殊教育学校、彰化特殊教育学校之间。黄譓丞说,20多年前有位家长来到画室,跟她聊了许久,最后告诉她孩子是慢飞天使问她愿不愿意接,她只跟对方说「孩子愿意学,我就教」,开始接触特殊教育领域。

「画画是国际性的,是相通的。」黄譓丞表示,对于孩子们而言,美术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通过个别化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不仅仅是按照固定模式去复制作品。她教过的孩子有听障、唐宝宝和智能障碍等,不同的孩子都有不一样的教法,她自己也不断从中调整,与孩子们一同探索艺术的世界。

黄譓丞回忆,她从小对艺术领域深感兴趣,但父母都很传统,认为读艺术赚不了钱。她半工半读到台中家商综合商课科念了半年后,还是对艺术领域更有热情,决心休学重考,即便面对极大的家庭压力,仍自学素描和水彩,终于考入美术系。现在更将过去经歷转为动力,投身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 #偏乡 #黄譓丞 #南投 #大业艺能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