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进入梅雨季,天气变得相当不稳定,常常下起大雷雨。就有一名高雄妈妈询问户外上游泳课时,遇到打雷到底该不该停止,还是可以继续游,希望气象专家可以给出科学的解答。

「WeatherRisk 天气风险」IG贴出一名2宝妈的投稿提问,该名妈妈表示,她帮3岁的女儿报名了游泳课,地点在露天泳池,上周四上课时遇到了雷雨,老师却继续上课,让她非常疑惑,认为有打雷就应该要停课,但对方却称「除非闪电后5秒内听到雷声,不然都很安全」。

妈妈表示所有水域安全宣导都是写只要有闪电打雷就应该离开水中,可是对方挂保证停课标准有科学依据,坚持继续上课,因此想询问专业气象人员答案,提供气象科学的专业解释。

天气风险对此解释,其实雷雨胞的范围比大家想像的还大,会下雨的地方只是雷雨胞的一块区域,并不是没下雨的地方就不会打雷,且雷雨胞的移动、发展都充满随机性,如果已经能看到闪电、听到雷声,所在地点就随时有机会雷击。

天气风险指出,每到闪电不一定会伴随着闪光,同时也可能因为环境噪音让人们忽略雷声,因此在2024年今天,不建议大家「听音辨位」来判定雷击风险。天气风险接着解释,闪电分为「云中闪电」、「对地闪电」,对地闪电也就是雷击,对生命财产造成直接危害;云中闪电则是云内粒子互相放电,实际上云中闪电的数量较多,而且云中闪电在很多时候会是「雷击、大雨」发生的前兆。

天气风险表示,从妈妈的投稿中提到「持续雨势及闪电打雷」可以得知,已有大量云中闪电发生情形,随时都可能发生对地落雷,因此非常不建议雷雨当空时仍停留在户外,甚至是露天泳池内。天气风险补充,雷击意外容易被忽略,但致死率并不低,强调「听到雷声,请入室内」。

#游泳 #户外 #天气风险 #打雷 #雷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