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台北市立动物园大象「林旺」,是许多国人记忆里最闪亮的国宝级动物明星,不过却鲜少人知道,其实「林旺爷爷」在臺湾的第一个家,正是陆军官校内的「林旺公园」。「大象长长的鼻子正昂扬,全世界都举起了希望。」这首《快乐天堂》是当年大人、小孩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曲中的「大象」—「林旺爷爷」,伴随着臺湾蜕变成长,并陪同臺湾人走过半世纪的美好时光,成为了数代人共同的回忆;今年欣逢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在此具承先启后意义的日子,就让我们透过歷史回忆,一窥黄埔凤山復校的真实面貌。

「林旺爷爷」在臺湾的第一个家,现为陆军官校南营区「林旺公园」。(陆军司令部提供)
「林旺爷爷」在臺湾的第一个家,现为陆军官校南营区「林旺公园」。(陆军司令部提供)

林旺本名「阿美」,原是日军所属的战象,后于二战期间为孙立人将军所获,并在民国36年随孙将军一路辗转来到臺湾,并安置在「第四军官训练班」内(现为陆军官校南营区的林旺公园),陪伴孙将军训练部队。据陆官校友谭熊先生口述回忆,「大象是当时臺湾从所未有的动物,林旺来到官校后,受到孙将军疼爱,并且成为了最受官校师生兵欢迎的明星,许多官兵一有空檔便会来观看、喂食」。民国43年,孙将军调任总统府参军长,便将昔日战友林旺安排到臺北市圆山动物园照顾,不过当年动物园觉得「阿美」这名字太像女生,因此将牠改名成阳刚威猛的林中之王「林王」,但因记者误听,而被报导成「林旺」,从此,「林旺」这名字成为了臺湾数代人共同的记忆。

顾以能先生回顾早年陆官于求学时的生活点滴。(陆军司令部提供)
顾以能先生回顾早年陆官于求学时的生活点滴。(陆军司令部提供)
顾以能先生以优异成绩自陆军官校毕业。民国48年,正28期,凤山復校后第五期(陆官改制4年第2届)。(陆军司令部提供_
顾以能先生以优异成绩自陆军官校毕业。民国48年,正28期,凤山復校后第五期(陆官改制4年第2届)。(陆军司令部提供_

「林旺爷爷」在臺湾的第一个家「第四军官训练班」,便是日后黄埔在凤山復校的根基;当年孙立人将军选定凤山为训练基地,以至39年陆军官校沿用该地復校,持续发扬黄埔精神迄今。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军官训练班」虽仅短暂存在3年,然期间训练新军达50万人次;其中,青年军201师接受整训后,更在保臺首战金门「古寧头战役」浴血奋战,大败共军,立下第一功,不仅确保復兴基地安全,更为日后臺湾民主自由打下根基。

凤山復校时期,早年学生宿舍。(陆军司令部提供)
凤山復校时期,早年学生宿舍。(陆军司令部提供)

而提到黄埔于39年凤山復校的故事,自然不能忽略当年黄埔的老前辈。现年89岁的顾以能先生,曾任陆军官校土木系主任,年轻时有感于国共对抗局势紧张,毅然决定投笔从戎,进入官校28期就读(凤山復校后第五期,官校改为四年制后第二期),随后投入黄埔教育的薪传工作,并在退休时慷慨捐出退休金予校友基金会,作为土木系绩优学生奖学金,作育无数陆军优秀干部。

据顾老先生口述回忆,「復校初期时校园仍是一片荒芜,且教学设备的简陋,然43年官校改行四年新制教育,为满足改制后(43年配合教育部大学制度,陆军官校正期班改为四年制),教育时间增长,以及每年招考新生名额递增的住用需求,乃採逐年计画措施,将原有营房,分批改为学生宿舍及教室;此外,学校亦为增进学生课外进修的良好风气,遂于44年由先期校友发起捐款,于大操场南缘兴建图书馆一栋等。」可见復校初期那艰苦岁月,以及先期校友们为官校教育百年大计的无私奉献。

凤山復校初期的校园鸟瞰图。(陆军官校提供)
凤山復校初期的校园鸟瞰图。(陆军官校提供)

随时光流逝,在数代前辈胼手胝足的建设下,陆军官校从復校初期的简陋,逐步发展至今,已拥有完善的现代化软硬体设施。走过百年岁月,官校在数代黄埔人的经营下,扎根于基层学术和军事教育,持续为国培育无数优秀军官干部,成为保家卫国的核心;而这些「小故事」就如同大时代下的缩影,描述了「黄埔人」在艰难岁月中为国家生存发展所作出的牺牲与奋斗,更象徵着陆军官校在凤山,黄埔精神永传扬。

#黄埔百年校庆 #大象林旺 #林旺爷爷 #林旺公园 #动物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