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议会「京华城容积违失案专案调查小组」今(14)日第8次开会,由于所有访谈都已结束,会议主要讨论调查报告的内容和方向,结案内容包括前台北市长柯文哲、前副市长彭振声等人的行政责任,后续会将调查报告送至廉政署,不排除再向监察院提出纠正或弹劾;据了解,由于金流与对价关系调查小组无法厘清适法性,建议直接交由廉政署和司法后续调查。
召集人游淑慧会后转述,京华城2018年提过要12万平方公尺楼地板面积,遭都委会讨论否决后转而提出司法诉讼,但即便后续相关司法诉讼判输,但为何又再进入都委会讨论,结论就是因前市长交办,跳过相关程序。
她说,调查小组内调相关文件发现,当时北市府内有人建议透过「改提容积奖励用都更条例」,北市府、京华城的提案都有文字纪录但没人承认,因此希望交由廉政署进行后续调查,「到底是谁建议透过容积奖励」。
针对调查报告,游淑慧说明,当时北市府同时让都委会扮演审议和研议角色,「就是成为裁判及教练」,4成的府内委员对于「容积奖励的适法性、公益性、对价性问题」置若罔闻,彭振声和时任北市都发局长黄景茂使都委会无法事前把关,这个行政责任也会在调查报告内呈现。
「彭振声的责任应由司法机关应去调查」,游淑慧说,彭振声身为主席,京华城是否值得换取相关奖励,事先不仅未要求各局处评估,也未要求各局处在都委会表达意见,而委员提出对价性问题也都不处理,最后结论就是让此案通过。
她表示,除了副市长有行政责任外,柯文哲不只是转送陈情信,都发局的新事证更显示柯文哲当时裁示要处理,并指派彭振声担任「专案经理」,但彭振声当时兼任都委会主委应客观中立,除角色衝突是否合宜外,「市长为何视为府级重大案,要派副市长层级处理」、「为何私人投资案指示副市长层级当专案经理」、「为此案批示过相关的公文」,这些都是柯文哲的行政责任。
游淑慧指出,由于调查小组没有法律判断及权利,因此最后会将调查报告同时送廉政署与监察院,不过是否纠正或弹劾柯文哲及彭振声,预计下次24日待民眾党成员出席会议后讨论,另外由于有发文请内政部释疑,还在等对方回文,后续应会再开2、3次会议,预计7月定稿。
据了解,针对京华城案有无金流与对价关系,由于调查小组也无法厘清适法性,为避免影响后续侦查,因此调查小组不会列入调查内容和报告,但建议直接交由廉政署和司法后续调查。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