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政部今天举行部务会报,为达成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建筑研究所已完成建筑部门零排放路径研究及制订相关措施,其中新建建筑物部分,公有目标115年可全面达到建筑能效1级或近零碳建筑;民间新建物,也将儘速修订法规强制实施。

建筑研究所今天在内政部部务会报进行业务报告,内容指出为达成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该所已完成建筑部门零排放路径研究及制订相关措施,其中新建建筑物部分,公有目标于115年可全面达建筑能效1级或近零碳建筑(1+级);民间新建物,将儘速修订法规强制实施。

内政部政次董建宏表示,配合节能减碳政策,将由公有社会住宅带头进行,所有社会住宅均需取得绿建筑标章,而国家住都中心兴建的社宅,已提前自去年起率先全面导入能效1级以上的规划设计;地方兴建社宅,预定自明年7月1日起达能效1级以上。

建筑研究所分析,至今年底,未来12万户社宅完工后每年可减碳约4.74万吨;至121年底,未来社宅兴建完成累计可达25万户,每年可减碳约11.23万吨。

建研所说明,为逐步落实2050净零建筑,内政部订定三阶段目标,分别为2030年公有新建建筑物达成建筑能效1级或近零碳建筑;2040年50%既有建筑物更新为建筑能效1级或近零碳建筑;2050年100%新建建筑物及超过85%建筑物为近零碳建筑。

为达成2030年公有新建建筑物达建筑能效1级或近零碳建筑(1+级)的阶段目标,自112年7月1日起,公有办公、服务类的新建建筑(G-1金融证券、G-2办公场所)需申请建筑能效评估及标示。

另自113年7月1日起公有公共集会、商业、休閒文教类建筑实施能效制度,并逐年扩大适用对象,公有新建建筑物预计可提前至115年全面达标。目前建筑能效申请评定的件数已达63件,共计完成认可36件,其中有19件取得近零碳建筑能效标示。

在加大净零建筑部分,针对公有既有建筑物,建研所也透过前瞻基础建设计画经费,补助中央及地方政府办理改善能效、建置再生能源及储能系统。今年共补助地方政府20案及中央政府15案既有建筑改善,预估每年可节电2300万度,减碳量达到9660吨。

在引导建筑产业绿色转型部分,建研所表示,将持续与业界合作推动智慧绿建筑,包括运用AI数位双生、辅导厂商协助台积电竹科十二厂P7办公楼、慈济医院花莲医学中心,均能有效节能6-9%,成效显着。

建研所已会同环境部于6月中旬,邀集公协会团体举办三场「低碳建筑政策交流座谈会」,加强产业沟通及交流;环境部也于会中呼吁,碳费尚未徵收,碳费费率仍在审议阶段,业者应避免藉机提高原物料售价、违反公平交易法。

董建宏强调,建研所应参考国际能源总署(IEA)及国际发展概念,研究推动建筑部门设法达成建筑节能50%,其余用电再以绿电碳中和的作法。他也要求建研所依据净零建筑路径图及三阶段里程碑目标,积极推动相关措施,持续加强与各界沟通,以加速达成建筑净零转型的愿景。

#建筑 #能效 #建筑物 #1级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