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军方高层透露,今年汉光演习实兵操演为了更贴近战时情境,除取消预校与展示科目,还强调「连续性状况诱导」、「夜战」、「实地」与「联动性」等,中华战略前瞻协会研究员揭仲认为,这些调整确实比往年进步,也能改善以往若干项目过于强调剧本、导致表演意味浓厚的缺失,但取消实兵对抗训练仍然使这次实兵操演在「实战化训练」方面,显得「为德不卒」、甚至是「功亏一篑」。

揭仲说,参谋本部取消实兵对抗训练的主要理由,是认为扮演攻击军的单位无法熟悉战时的防卫任务,但这个说法其实「似是而非」。因为演习时可透过规则设计,让小单位扮演大单位;例如从陆战营所属各连中,各抽调一个排加上若干多人操作武器,就可在对抗训练的过程中扮演营级的攻击部队,而派出攻击军的陆战营、连级单位的核心,仍可在实兵操演中熟悉战时的防卫任务,二者并不衝突。

揭仲强调,更重要的是,实兵操演中的对抗训练,乍看之下是红军担任假想敌攻击防卫的蓝军,但其核心精神是「受训者互为假设敌,在导演机构的统一组织协调下,以虚拟攻防作战的方式所进行的实战化训练」。换言之,若演习设定与统裁部状况下达能掌握核心精神,可让名义上的红军在模拟攻击时,同步演练对遭共军占领之重要据点的夺回作战;防卫军也可以在对抗过程与事后的交流中,了解防卫计画可能的问题并考核部队的表现。

揭仲认为,毕竟在防卫作战中,部队在战术上不可能完全只有守势作为,也包括不少、甚至是关键性的攻击行动。

揭仲表示,若「以真实模拟想定进行验证」就可取代「对抗训练」,使训练实战化,那为何各主要强国仍十分重视「对抗训练」、甚至花费巨资採购各种设备来增加仿真度﹖又为何在国军《教战总则》第14条「军队训练」中,强调除「以实人、实物、实时、实地、实情、实作」外,还要「採对抗方式勤训苦练」,方能达到「超敌胜敌」之目标?因此,依照国军《教战总则》的标准,今年汉光演习取消实兵对抗训练,在「实战化训练」上确实有「为德不卒」、甚至是「功亏一篑」之憾。

揭仲也指出,在台湾地狭人稠、国军地面部队对抗训练原就不足的状况下,汉光演习可说是年度内,国军唯一可以共军武力犯台为场景,实施中等规模地面部队对抗训练的机会,是陆军「长青操演」无法取代的;若仅因为以往的操演方式被批评为「预校太多」、「照本宣科意味太浓」就取消,难脱「因噎费时」之嫌。

在今年应该已来不及恢復对抗训练的情况下,揭仲建议明年的汉光实兵操演中,可在今年「连续性状况诱导」、「夜战」、「实地进行」、「联动性」之基础下,挑选少数重点演练项目或单位,指导实施「无剧本」实兵对抗训练,方能真正符合「实战化训练」的要求。

#汉光演习 #假想敌 #揭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