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大陆央行)前副行长、国际货币基金(IMF)前副总裁朱民在一场论坛上表示,中国已进入高收入国家之列,之前更多关注生活必需品和基本消费品,现在人们更多关注奢侈消费品,发展式消费等服务消费,消费的实物商品变少,但如医疗行业等的消费在不断增加。

综合陆港媒报导,2024年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李达沃斯论坛于25日至27日在大连召开。朱民出席并演讲指出,中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已经走向中等发达国家。「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时点,真正的挑战或者机会是在消费」。

目前,消费占中国GDP的比重与2000年相比,有所降低。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朱民认为,首先,中国已经进入高收入国家之列,以往人们的消费更多是在生活必需品和基本消费品,而现在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奢侈性消费、发展式消费等服务性消费,因此,消费的商品变少了,从物理角度来看,消费的实物商品是有限的。另外,医疗行业的消费在不断增加。

朱民指出,综观全球,在过去100年,从人均GDP的3000美元到1.3万、2万美元,转变肯定会发生,这属经济体规律。

其次是人口老龄化,朱民说,随着老年人数量的增长,他们消费的产品就会变少。「我的衣服也穿了十年了,也还在穿,我的消费变少了,因此,老龄化是一大挑战」。

第三是中国特有的消费格局。朱民说,中国的消费模式、消费格局非常有趣,从婴儿到大学阶段,消费非常多,这是每个人消费最多的年龄段。而当人们一旦开始工作,消费就会减少。「比如22岁开始考虑买房、结婚,就会开始存款了,导致消费降低」。

朱民强调,20岁到60岁群体是未来中国社会的消费主力,但目前来说他们没有可消费的适当的产品组合。他建议,经济结构应更多向服务业倾斜,此外,要提供医疗、教育、娱乐、旅游等个性化服务。

#消费 #人行 #中国 #经济 #高收入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