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世华银行今天(25日)发表首份「反诈行为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有高达75%民眾于三个月内收过诈骗讯息,31%民眾曾有被诈骗得逞的经验,等同约每3人就有1人受骗。而民眾遭诈骗后,却有半数被诈骗者不检举、不报案,除认为就算报案钱也拿不回来,也担心被认为「笨」或「贪」。

国泰世华银的「反诈行为调查报告」,是针对全台18岁至70岁以上各年龄区间的民眾进行抽样调查,总计回收1万1,609份有效网路问卷,以「诈骗渗透率」、「反诈意识」及「遇诈后行为」三大关键构面进行分析。

首先,在「诈骗渗透率」上,结果发现遭诈骗得逞的民眾,在年龄、学歷及地区方面皆无明显差异,显示诈骗攻击并非针对特定族群,全民皆受威胁。常见手法以「网购诈骗」及「假投资诈骗」为最大宗,占近60%;而遇到「假冒亲友诈骗」及「假检警诈骗」则以60岁以上民眾比例为最高。

国泰世华银表示,显见歹徒因应不同目标对象会施行不同情境诈术,面对各方讯息应抱持「零信任」态度,谨慎求证为防诈不二法门。

其次,在「反诈骗意识」上,结果发现,有41%认为「诈骗讯息太多检举不完」,更有19%「不知道如何检举或分享」及「大家应该可以辨识,我不需要检举」。而误点或误信诈骗讯息的原因,有34%认为「讯息及连结太逼真」,其次33%「疏忽未留意到是假的」,等同有高达6成以上的被诈骗者,是因诈骗讯息以假乱真、一时不察而遭诈骗,因此提高民眾识诈知能、熟悉诈骗样态更显重要。

第三,在「遇诈后行为」上,结果显示,被诈骗者中,有60%的人「没有检举」、43%「没有报案」,甚至财损达百万元以上者,仍有26%不报案,主因是「就算报案钱也拿不回来」、「不知道如何检举」、「怕被认为笨或贪」三大原因影响报案意愿,显见被诈骗者担心因受骗而被贴上负面标籤,建立更友善的受害者社会氛围,是相当重要的课题。

国泰世华银行总经理李伟正表示,国泰世华在国内有超过1,000万名客户,面对防诈议题责无旁贷,盼藉由「反诈行为调查报告」,唤起大眾重视「检举、报案、说出来」三行动的重要性,也提醒民眾「事事要存疑」以及「投资找合法」观念,除了主动寻求官方联络方式或是 165 查证消息来源外,投资金融商品务必找合法金融机构才有保障。

刑事局局长周幼伟也提醒,面对花招百出的诈骗情境,任何号称有「内线交易」、「稳赚不赔」的管道,或是「到府收款」、「别让银行员知道」就一定就是诈骗,民眾投资务必遵循政府认证之官方管道,若遇到任何可疑状况勿慌张,立即拨打110或165反诈骗谘询专线主动求证。

#全台 #检举 #报案 #诈骗 #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