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6月22日至25日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及富士市共同举办国际永续发展合作计画,创造富士市的永续发展目标(SDGs)共想、共创平台,藉此来挖掘地方DNA,透过永续发展和参与式设计来创造地方产品和服务,并透过跨域创新力来建构地方新的永续治理。
这次跨国永续合作案,为疫情后富士市第1个国际合作计画,旨在创造富士市的SDGs共想、共创平台计画(studio program),为富士市寻求永续发展的新模型或创意的实践方式,系属向社会大眾广招提案企划的永续活动。
活动获得富士市长小长井义正及副市长森田正郁的邀请,由清大环境与文化资源学系主任郑国泰与教授张玮琦带领学士班学生参与,早稻田大学则由社会科学总合学术院早田宰学术院长领军的12名学生共同组队,分为3组向富士市提出永续发展的专案计画。
早田宰认为,目前面临产业外移、劳动人口外流、人口老化及地方生活设施或基础设不足等议题的乡镇,却又要期待人口不要过度集中都市或生活圈中心城市,希望在企业投资故乡诱因下,吸引青年人口返乡就业,地方政府协助建构当地基础生活环境,平衡地方数位资讯落差,这样的区域发展失衡正是长久未能正视改善的城乡问题。
郑国泰则认为,交通工具与通讯技术的便捷产生了区域空间的磁吸效应,衍生出地方治理老龄化、少子化、劳动力不足等的困境。都市公共资源的可及性、就业工作的多元与选择性等等议题,加速了人口的迁移、或者成就了「卧房聚落」,指通勤上班,乡村沦为休憩的地方。
而回顾城乡空间的演变,城乡规划着重居住实质环境的改善,而区域的城乡仍着重中心都市的发展,空间规划由上而下的指导,似乎忽略了地方或社区的角色与声音。
双方团队于东京出发前往静冈县富士山世界遗产中心、访问富士市推动SDGs目标之企业及NGO组织,如富士社区调频广播有限公司之食物零废弃计画、社团法人游民社职业教育中心及静冈县工业技术研究所制纸业循环再生技术等,在与地方意见交流之后,学生团体将提出「未来的永续发展(Next SDGs)」提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