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屏东分署为瞭解高屏地区山麻雀分布现况,再次启动山麻雀生态调查计划,此次与高雄医学大学合作;经过第一轮调查发现高屏地区的山麻雀目前主要分布在高雄市那玛夏区,为使民眾瞭解并一同参与生态保育工作,特于6月的最后一个周六进入那玛夏区办理「山麻雀保育工作坊」,活动吸引近30位关注山麻雀的自然保育爱好者及当地部落族人参与。
山麻雀为濒临绝种保育类野生动物,目前全台数量粗估未达2000只,林业及自然保育署于2022年发布山麻雀保育行动计画,盘点目前所受五大威胁有:繁殖巢位不足、工程施作、栖地改变、研究不足以及认知不足等,并拟定五大保育策略:维护人工巢箱品质、完善工程施作相关检核标准流程、维护栖息环境及供应食物资源、持续监测与研究弥补基础资讯不足以及提升保育意识并推广友善耕作,期待落实相关策略能达成「山麻雀族群长期趋势上升及降低保育等级」之愿景。
此次工作坊由高雄医学大学生物医学暨环境生物学系的陈照杰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山麻雀的生态习性、保育困境及相关保育策略,并分享目前在嘉义县实行的山麻雀生态服务给付方案内容,同时邀请屏东鸟会的鸟友王龙儿分享歷年观察山麻雀的经验及其利用次级洞穴繁殖特性;当天亦有鸟友在那玛夏区观察到11只山麻雀,且其中有6只为刚刚离巢的幼鸟。
参与活动的族人也热烈地提供回馈意见,「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有保育动物是一种福气,并透过这次活动更认识以往较少注意的山麻雀」,另有提到:「那玛夏区有平地麻雀也有山麻雀,小时候即有看过山麻雀,印象中会来吃我们种植的作物及小米,也曾经爬树看过山麻雀的巢洞」。此外,亦有族人提问:「有关落实山麻雀保育行动,如生态给付方案,想了解我们要如何配合以及政府或相关单位的执行模式等,期望有机会可再详加说明」。
林业保育署屏东分署杨瑞芬分署长表示,因实际落实山麻雀保育策略仍需累积生态基础资料,并评估在地合适的行动策略,所以正与高雄医学大学陈照杰老师合作瞭解分布现况与行动规划;而在地的农友与族人后续如能搭配山麻雀生态服务给付方案,即能领取对应的生态薪水,同时保育山麻雀与其周遭的生态环境,对正推动的萤火虫生态旅游及其栖地保育也有帮助,期望能与那玛夏族人携手保育生态环境与野生动物的同时,共建与发展永续环境的生态产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