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置场域再利用,不仅创造新的使用功能,也是建立公眾参与机制。教育部青年署今年25组学习性青聚点中,就有长期关注老宅修缮、虚实空间整合与地方策展的专业团队,将透过开设免费在地课程,培训15至35岁青年发想行动方案,为地方注入创新活力。
台中市「民生路老宅56-3」是老屋重生的典范,建筑前身为日治时期台中州厅官员眷舍,经修缮后,目前整理成青年创业的梦幻场域。课程邀请多位进驻的品牌负责人,不藏私地分享运用老屋成功创业的经歷,为青年解惑如何妥善维护老屋样貌,又能以职人技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区活力的两全办法。
嘉义县「嘉喻户晓文化工作室」与台南市「台湾城乡艺农实践协会」团队皆利用手机将歷史故事与实体空间作连结,设计不同的闯关环节组成实境探险游程,为探索空间增添趣味性和互动性,而虚实整合不仅有效解决导览人员不足的问题,让学员得以不受时空拘束自由地来回穿梭、走访歷史建筑的前世今生。
新竹市「见域工作室」与新北市「甘乐文创」长期专注于挖掘及转译地方文化。在课程中,讲师将引领青年深入调查社区的特殊风土和文化内涵、培养学员的策展技能,并以多元转译和沉浸互动的工作坊形式,教导学员将地方独有的概念变得立体和生动,学习如何让观展者能全方位感受地方独特的魅力。
教育部青年署期盼透过学习性青聚点开设的在地课程,让青年亲身体验空间活化的进程,鼓励大家勇于投入地方创生行列。对相关课程有兴趣的青年,至青年社区参与行动网站报名。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