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委员会7/10早上,于高雄外海举行「113年中油大林厂外海浮筒漏油紧急应变实兵演习」,此场演习是由海洋委员会邀集内政部、交通部、高雄市及屏东县政府,携手中油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办理的全国性、跨部会海洋污染紧急应变实兵演练,以提升海污灾害之应变能量。
以往曾发生数起因极端气候及各式不同因素而导致的海洋污染事件。特别是110年于高雄大林外海浮筒漏油事件,造成高雄、屏东等地海洋生态遭受影响。同年10月27日行政院指示「应强化各部会分工,权责分工部分应依灾害防救法的概念及原则,各目的事业主管机关与主管机关从减灾、整备、应变到復原等各阶段的权责分工应清楚明确。」,海洋委员会随即于111年修订「重大海洋污染紧急应变计画」,并获行政院核定,随后于112年完成海洋污染防治法之修订,且严格查核相关事业单位,确保其落实紧急应变计画,将污染危害减至最少。
海洋委员会主委管碧玲表示,中油公司于110年漏油意外之后,已积极採取各项精进作为,包括于每次输油作业时,均有戒护船在旁监测,并同时备有海污资材,如有漏油事件可立刻处理。且外海浮筒蛇管汰换年限由8年缩短至6年,并定期检测。这些作为将有助于防止海上漏油污染事件的发生,此次演练也是确认各项应变作为都能有序的执行。
本次实兵演习为非海难的演练,模拟中油大林厂2号外海卸油浮筒输油管线破裂导致海洋污染,各公私部门于第一时间组成污染清除应变团队,验证相关应变作业流程。採取海陆空3D作业方式,动员14个海洋污染紧急应变作业专业团队,包含内政部空中勤务总队、内政部国家公园署垦丁国家公园管理处、交通部观光署大鹏湾国家风景区管理处、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海巡署、高雄市政府、屏东县政府、中油公司炼制事业部大林炼油厂、台湾电力公司第三核能发电厂、海歷企业有限公司、高雄区渔会、国立中山大学与中华民国航空测量及遥感探测学会等,动员拖船、工作船及渔船等14艘船艇、AS365海豚直升机、Dual 640T V3无人机各1架及逾200人参与实兵演习。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